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八楼生死一线,七楼弄璋之喜!
发布时间:2022-2-22 阅读:5331次

  今天小编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两年前这位患者家属在我院面临生死抉择,两年后的同一天,患者家属在我院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他们与附院的故事充满温情,让人感动。
  2022年2月7日凌晨4点,虎年正月初七,宝宝好像感知到了什么,自然发动了。妻子阵痛感非常明显,从7分钟一次,到6分钟一次,5分钟一次……晓主任上班查房时,妻子阵痛频率已经达到2分钟一次。9点半左右,妻子已经开了两指,我也一起与“导乐”进入产房,守护在妻子身边。
  这次来到通大附院是因为妻子怀孕,妻子的预产期在2022年2月3日左右,可是到了预产期宝宝一直没有发动。2月5日上午,我们来到通大附院办理住院手续,有幸遇见了晓霄主任团队。晓主任仔细看了妻子之前的检查报告,要求次日再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尤其是B超,确认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最新情况。
  2月6日,陪妻子做完B超,晓主任在第一时间主动了解情况,并结合妻子之前检查报告,做出专业又精准的判断。宝宝的预产期应该在2月1日,马上就41周了,晓主任提出解决方案,在2月7日正式上班后,进行催产。
  清楚记得正月初七下了虎年第一场雪,作为第一次陪产的准爸爸,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母爱的伟大,更是肩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宝宝从凌晨4点发动,到中午一直在努力与妈妈配合,争取早点来到这个世界与大家见面。但宝宝双顶径近10公分,无法顺产。下午1点20分,晓主任果断决定进行剖腹产,不然宝宝和妻子会有危险。晓主任就是那最美的天使,迎接着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下午4点20分左右,护士推着婴儿车出现在我的面前,告诉我宝宝顺利出生,一切指标正常。下午6点左右,妻子顺利回到病房。因为是顺转剖,妻子的恢复比其他宝妈们慢,顾宏梅护士长团队特别认真负责。9日中午护士测量体温时发现妻子体温达到38.5度,立即向顾宏梅护士长汇报,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又马上与晓主任沟通,晓主任随后给出解决方案,这样的突发情况,让我看到通大附院的团队协作效率,感受到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2022年的正月初七,我在6号楼7楼迎接新生命的诞生;2020年的正月初七,我在6号楼8楼面临生死抉择。
  2020年1月31日,鼠年正月初七,躺在通大附院6号楼八楼神经外科的病床上,我望着天花板上的灯,久久无法入眠,因听神经瘤压迫脑干,从正月初三开始,吃饭吐饭,喝水吐水。极度虚弱的我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又思绪万千,近四公分的瘤长在脑袋里,是良性是恶性?开颅的危险性与后遗症有多大?手术后的康复需要多少时间?什么时候可以重回工作岗位?
  那时,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也刚刚开始肆虐全球,全国医护工作者们即将投入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加上我的病情,一切充满了未知!
  2020年2月1日至4日,施炜院长和陈建主任认真谨慎地对我的病情进行诊断,一致认为立即进行开颅手术是最佳选择,因疫情原因,当时通大附院已经停止了一切非紧急类手术。2月5日,我顺利完成手术。回想起来,恍如昨日,施炜院长、陈建主任对待患者一丝不苟、医德医术首屈一指。
  我年近八旬的父亲后来回忆,手术前施炜院长与他进行谈话,态度温和,详细地解答老父亲的疑问。这让我们对施炜院长、陈建主任又多了一份安全感、信任感。我们是南通人,选择了通大附院,就是信任通大附院人!
  在术后观察、恢复期,我要感谢附院神经外科张晓梅护士长团队。至今印象最深的是护士站的病人呼叫铃声,每隔一段时间,铃声就会响起。每一位白衣天使都会第一时间来到病床前,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医护服务。她们的辛苦,病患及家属都看在眼里。病区走廊的时钟也提醒着每一个人,要珍惜时间、珍惜健康、珍惜每一个普通人的辛勤付出!
  一切的一切,如果说是巧合,不如说是选择。正是因为两年前施炜院长、陈建主任团队,张晓梅护士长团队给了我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让我两年后可以继续毫不犹豫的选择通大附院,遇见晓霄主任团队和顾宏梅护士长团队。我从一个普通病员和家属的视角看到以施炜院长为代表的通大附院全体医护工作者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办医者,当为民”“成大医,以为民”办院初衷,继承着“大医精诚 以宏慈善”的院训!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前不久通大附院公众号发布了一首由高建林书记参与录制的歌曲《一起向未来》,歌词中“世界越来越有爱,大医精诚为民情怀常在”让我深为感动。正是每一个通大附院人的爱成就了南通的大爱,通大附院尽其所能守护着南通人民的健康,精彩的人生不能没有健康的身体,一起向未来!祝福每一个人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供稿:患者家属)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