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眼睛内竟长出鸡蛋大小的肿物?
发布时间:2022-12-6 阅读:2821次

  近日,通大附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施炜教授领衔的神经内镜团队与眼科、耳鼻喉科多学科完成了数例通过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内肿瘤或肿物手术,术后病人恢复快、视力上升明显、面部不留疤痕。目前随着神经内镜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多学科团队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超微创的手术治疗。

  眼眶内肿物比眼球还大 足足有一个鸡蛋大小
  今年76岁的严大爷近半年来眼睛一直不舒服,家人看着眼球也有些向外鼓,起初以为是白内障的原因,但摘除白内障后,视力仍没有好转,甚至越来越严重,连前面站着的人都看不清楚,过马路时呼啸的车辆会对突然冲出来的严大爷按响喇叭,这严重影响了严大爷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
  家人带着严大爷到通大附院眼科就诊,做完眼部视力检查后,发现视力仅有0.15,这是什么概念呢?看视力表只能看到第一行;前面站着人只感觉灰蒙蒙一片……在完善头颅核磁共振、鼻窦CT等检查后,发现眼球后方及筛窦处长了个比眼球还大的肿物,直径约4厘米,足足有一个鸡蛋大小。由于眼球后方周围分布有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非常复杂,传统的开眶手术可能影响眼球,手术创伤大,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眼科团队立即联系了施炜教授领衔的神经内镜团队共同为患者手术。

  脑--眼--鼻跨界联合 全方位无死角摘除炸弹
  施炜教授介绍,神经内镜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出色的照明和全景式视角,能近距离观察神经和血管之间的关系。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不断成熟,使得很多不是神经外科的疾病也能够由神经外科医生操作完成,颅眶内肿物或肿瘤经过从“用眼睛看”到“用镜头看”的历程后,已进入全方位无死角看的“神经内镜手术”新阶段。
  眼科主任管怀进教授介绍,神经内镜团队、眼科、耳鼻喉科组织多学科联合(MDT)诊疗学术交流会议,此前学术会议就已定期召开,最大限度调动三大专科的技术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规范和最佳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经过充分商讨、反复论证和周密的设计,结合严大爷的病情特点,综合手术安全、术后恢复、面部美观等方面考虑,MDT团队决定通过神经内镜经鼻腔这一自然腔道摘除眶内肿物。严大爷眼眶内的肿物位置深、体积大,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操作空间非常狭窄,术中一旦不慎损伤神经血管或肌肉,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轻则眼珠不能转动,重则失明,在这一部位手术,犹如针尖上跳舞。手术团队详尽筹备,为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足预案。

  神经内镜效果立竿见影 多学科让患者受益
  手术当天,神经内镜团队、眼科团队协同合作,“借道”鼻腔自然间隙,实施“跨界”神经内镜,完成眼科手术。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高清的探头能清晰的显示手术部位的解剖、神经、肌肉等组织,清楚的看到肿物生长情况,让手术更精准,降低并发症,而且微创手术切口小、疤痕小。
  2个小时后,在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合作下,鸡蛋大小的肿物全部摘除,既完整切除了眶内巨大肿物,又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眼眶内周围组织、神经血管及眼外肌,避免了患者肿物切除后斜视及眼部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二天严大爷的视力明显好转,右眼力检查为0.4,突出的眼球“安份”地回到眼眶内,眼珠可以自由转动了,效果立竿见影。“现在总算能看清站在眼前的人了!”严大爷和子女都乐呵呵。
  据了解,通大附院神经外科是国内首批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培训中心,神经内镜手术年均250台,积累了非常多丰富的经验。近段时间以来,神经内镜团队与眼科、耳鼻喉科频繁合作,通过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开展神经内镜下辅助眼鼻相关疾病的手术治疗,极大方便了患者,不管在哪个科室都能享受到专家团队的高质量技术服务。
  (供稿:党委宣传部)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