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异乡患者突发意识丧失 半小时内上演生死较量
发布时间:2017-11-15 阅读:3970次

  9月24日凌晨3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正在按部就班忙碌中。突然,从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医生!医生!快叫医生!!!”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在两位朋友的护送进了门。该患者姓王,是一名在南通工作的辽宁人,今年47岁。

  抢抢抢,争取每分每秒

  据患者朋友介绍,当天,患者5小时前睡眠出现心前区烧灼样疼痛,大汗不止,但又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剧烈疼痛不止后来到医院。刚到急诊室,患者就突发意识丧失,处于休克状态。急诊科医护人员分工协作,并第一时间通知心内科值班人员共同展开抢救。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值班人员当即给患者进行了3次除颤持续心肺复苏,患者终于恢复平稳。回忆当时的场景,值班护士说,短短的几分钟抢救,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在心内科导管室准备就绪前,为患者争取一切能争取的时间,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救治。
  
根据患者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广泛导联ST波压低,T波改变,患者病情凶险,随时有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再持续下去,患者有心肌梗死的风险!”心内科值班主任陆齐果断开通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迅速电话联系科室两名手术医生和一名护士赶赴导管室。
  
陆齐一边赶到急诊室做好对接工作,一边告知患者及患者朋友病情。征得患者家属及朋友同意后,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开始了。所有人一边抢救、一边推着病床跑……此时导管室已经一切准备就绪。而从患者来急诊就诊到上手术台,仅仅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凌晨3点30分,患者躺上手术台,“急诊PCI+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正式开始。3点40分,穿刺成功,临时起搏电极顺利送入患者右心室心尖部,心电监护示起搏器起搏、感知良好;3点53分,BMW导丝通过闭塞段送至RCA远端;3点57分,放入Export抽吸导管抽出少量血栓;4点15分,手术成功完成,患者安返病房,全程45分钟,术中患者发生室颤一次。陆齐告诉记者,别看这短短的45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和死神争夺生命。患方、急诊科、心内科三方的分秒必争、通力合作,才挽救回了宝贵的生命。
  
一周后,患者恢复出院,在回老家辽宁休养前,他郑重得来到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给两个科室送上了红灿灿的锦旗:“感谢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作为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外乡人,十分感谢你们无私的精神和高超的技能。”

  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而是这个团队

  采访中,陆齐多次提及,能够成功挽救这个病人,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团队的有力协作。 据陆齐介绍,像这样的案例在心内科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多的时候甚至达到白天3例晚上3例,由于“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从患者进医院大门到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阻塞后20分钟即开始发生心肌坏死,随着时间延长,坏死面积越来越大,此阶段心脏可能随时停止跳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小时内救治可以挽救85%心肌,3小时内只能挽救50%心肌,6小时内仅能挽救15%心肌,争取在发病后2小时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才能保持心脏功能的相对完好。心是等不得的,时间就是生命。
  2016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由院长亲自挂帅,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利用“互联网+”的高效性,与市120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建设具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成立了一支由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医务人员为核心的24小时快速反应团队,为更多的急性胸痛患者筑起一道坚强的生命防线。
  
陆齐告诉记者,他们还专门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目前共有成员172名,包括120急救中心、各县市区医院的医生,所有成员的手机设置特殊铃声,成员间互相提醒,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相关图片、疑难问题通过群消息得到及时解决。不仅如此,心内科还安排了急诊PCI预备班、急诊心超应急班、临时起搏器(含急诊)在内的三组人马值班人马应对各类问题。他们希望,胸痛中心的建立,能真正做到造福一方百姓。 倪丽斯 原载于《江海健康》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