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三八妇女节特别呈现:为了你们的信任,她们——
发布时间:2018-3-8 阅读:2249次
  春暖花开的三月,因为一个节日——国际妇女节,而显得格外美丽,大家也更愿意将其称为“女神节”。如此美丽的日子,我们本该以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欢快仪式去庆祝。然而,今天记者却想和大家分享她们的故事——
  前不久,记者在朋友圈相继看到通大附院3位女医生的故事,看完后,心情难以平静。她们对患者无怨无悔的付出,让人好生心疼。分享她们的故事,也是纠结了很久,因为,我不是为了标榜她们,而是为她们的情怀所感动。
  所以,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请允许我晒出这最真实的故事,最本能的情怀。

  全程站着为患者看病的内分泌科医生
  3月5日,在内分泌科门诊,出现了特别的一幕,朱晓晖医生全程站着给患者看病,站姿格外挺拔。不一会儿,她有点撑不住了,贴心的同事给她搬来了一个高于诊室电脑桌的箱子。随后,写病历、问诊,朱医生都倚靠着这个箱子进行。
  为啥要站着?就诊等候区内,来复诊的患者再清楚不过了,因为上周,朱医生爽约了,一天最多可以看120多个患者的朱医生,因为扛不过腰椎间盘突出的猛击,累倒了。
  “年前,朱晓晖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就犯了,捆着护腰坚持上了一天门诊后,终于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次发病症状比以往严重,我能用的法子都用了,但效果不理想。”老年医学科主任王军是朱晓晖的爱人,他的体贴入微是医院人尽皆知的,可这次,王主任也没辙了。家中无人帮忙照顾,他只能委屈朱晓晖一个人在家。因为不能起身上洗手间,朱晓晖非得等王军下班回家才能喝上水。
  “春节过后迎来患者就诊高峰,无论门诊还是病房,同事们都非常忙碌辛苦,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辜负了好多门诊预约挂号的病人,内心非常焦虑不安,在此只能对同事和病人朋友说声抱歉……”这样“天经地义”的休息,在朱晓晖眼里竟然充满着歉意。
  内分泌科聚集着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病患者,不仅有慕名而来的新病人,还有很多信赖朱医生的老病人。“她的病人太多了,大家要等她来啊!”在王军眼中,爱人朱晓晖最值得尊敬的身份是“朱医生”,她是科室的栋梁,医院的主力,患者的寄托。王军心疼在心里,“这份对患者负责的执拗,我能理解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督促她中午稍微休息一下。”这份感同身受的理解,让王军陪着医生爱人一起坚持。
  女医生的医者情怀,需要患者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来成全。

  “过山车式”工作的心血管内科医生
  “从一点一刻被电话惊醒,到二点二十分完成急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六十五分钟的时间,从酣睡到高度紧张兴奋,其中的甘苦唯有医护人员和家属知道。原以为,可以回家休息了,群里又发来另一外院转来的心梗病人,等待家属决断中……”这段话来自年初七,心血管内科盛红专医生的朋友圈。然而,“过山车式”的刺激强度,却是这20多年来,盛医生工作的常态节奏,且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
  “当听到‘急性心梗’等字眼时,我会本能地联想到心肌坏死、生命流失,所以,不会考虑铅衣的沉重,更不会顾忌射线的多少,从睡意朦胧到将兴奋提高至100%,我早已经适应这样的节奏了。”
尽管救人性命于危难时刻的介入手术医生,往往扮演着无名英雄的角色,可这在喜欢挑战医学高峰,一心只想做一名好医生的盛红专眼中,这是自身价值的实现。“我不需要患者记得我的姓名,只知道是通大附院救了我的命,这就够了。”朴实的话语映照着盛红专行医的初心。
  做介入手术,“吃”射线是家常便饭,盛医生不怕吗?当然害怕。去年职工体检时,为了让自己少“吃”一次射线,她竟然拒绝了CT检查。可当穿上铅衣后,为了让手术效果更好,盛医生又总将射线抛诸脑后。这份对技术苛刻和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虽然委屈了自己,却成就了她在白色战场上激战的底气。10公斤的铅衣与50公斤的身躯,是多么让人心疼的对比。
  女医生的医者情怀,需要内心坚定信仰的支撑。

  拄着拐杖上班的呼吸内科医生
  “其实,我很不提倡带病坚持上班,但自从年初五来上班后,我觉得我无法撤退了。还好,同事们都格外地照顾我。”呼吸内科李军医生,从初五开始都是拄着拐杖在坚持上班。
  年前,李军在给患者做完一例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手术后自己发热了,因为发热头晕的缘故,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导致右足距骨外缘撕脱骨折,需要在家卧床,抬高下肢一个月才可恢复。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李军恢复得很好。
  “年三十至大年初四,医院门急诊收治患者10059人,与2017年春节同比增长23%”“呼吸监护病区9台呼吸机满负荷运转,这是2008年成立病区后从未有过的”……在呼吸疾病爆发,同事们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科室已经有位同事病倒了,在家休息的李军内心十分不安。
  了解到年初五那天只有冯健主任医师单挑呼吸内科专家门诊,李军再也不能安心休息了。说服了心疼她、要求她继续休息的爱人,大年初五那天,她拄着拐杖,按时出现在了人潮汹涌的门诊。冯主任看到后,“埋怨”李军不遵医嘱好好休息,但由不得半点劝说,他俩就一起迎战“春运版”的就诊大军。其实,李军才休息了10余天,一天门诊结束后,她明显感受到了脚部的疼痛,但她没和任何人说起,继续投入到常规的工作中。
  “像气管镜这样需要长时间站立的手术,以及需要奔波的院内会诊等,同事们都主动帮我分担了。2月21号,王晓燕医生还替我值了夜班。同一个医疗组的同事们对我更是多多照顾。”拄着拐杖上班,爱人每天专车接送,又得到同事们如此的悉心呵护。尽管骨折无法如期恢复,但还是能帮助同事们减轻一点工作负担、帮助一些患者解决部分疾苦,李军安心多了。
  女医生的医者情怀,来源于志同道合者的鼎力相助。

  其实,这3位女医生只是通大附院2300多名女职工的缩影。更多的“美丽”“善良”“全力以赴”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默默上演。世界那么大,她们也都想去看看,但是患者那么多,怎么能离开。据了解,3月5日,医院门急诊量近7000人次。满负荷的工作现状,“逼迫”着她们和男同胞们并肩作战。因为介于一些患者的特别信任,这些医生甚至不顾身体状况而将救治患者放在首位,这样的医者情怀,令人含泪感动。
  当然,她们的健康,牵动着院部、家人和广大患者的心。医院一直坚持以尊重患者和医务人员权益并重的管理思路,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和关心员工的措施。而在未来的日子里,院部会倾听大家的心声,结合实际需要,推出更多关爱职工的个性化举措,让她们以最健康美丽的状态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美丽的三月季,让我们将满满的谢意和祝福献给医院里的“美丽”女士。感谢她们将爱和责任给予了性命相托的患者。这是难言的感动,这是医学的温度。黄 琳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