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老干部病区护士手记
发布时间:2009-4-10 阅读:4745次


             我们爱新家

  这里是温馨美丽的家

  朋友,如果您来到我院6号楼的二三楼,您会发现这里旧貌换新颜,老楼房焕发了新生机。走出崭新的电梯,迎面看到的是洁白的墙壁、通透的玻璃门、现代化的护士站、明亮柔和的灯光,给人感觉安静、整洁、温馨、舒适。这就是老干部病员们的新家——干部病区。站在病房的窗前放眼望去,楼下小花园内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前方是清澈的濠河水在阳光下闪着金波,几只游船缓缓驶过,远处的空中飞着纸鸢,草地上的人们三三两两,正在踏青锻炼——— 您会有种错觉,这里是休闲胜地还是书中画卷?
  走进病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93岁的陈锦老太太拄着拐杖在家人陪同下散步,满脸写着慈祥;22床的陈汝明老人刚吃完了饭,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剔牙;抢救室的陈瑛主任气管切开了,又插着胃管、尿管,病情危重,护理人员为她及时吸痰、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管道护理、翻身拍背,尽管病人不能言语,但护士们做每一项操作之前都要对她问候一声,解释一下,病人的脸上也会露出感激的微笑;12床的宋老,十年老慢支病史,现已呼吸衰竭,输液架上挂着呼吸兴奋剂、营养液,还有输液泵,床头柜上放了监护仪,一位病人,两位陪护,吃穿住用,物品多少可想而知,但病房里却井井有条、干净整洁。


  搬迁凝聚了多少辛劳和智慧

  到过新干部病区的人都说:好清爽、好亮堂!殊不知这里凝聚了通大附院领导们的关心和重视,凝聚了干部病区医务人员们的汗水和智慧。3月13日下午接到院部通知:要求3月16日干部病区搬迁。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护士长陆敏召开紧急会议,分工部署,明确任务,要求八西所有护理人员14至16日取消休息全员加班,确保老干部们安全、顺利、满意地迁入新居。其实,早在春节前夕,护士长的工作场所就已经向6号楼延伸了,讨论设计病房布局、与领导和后勤部门协调商量、整修维护仪器设备、带领精兵强将们布置设施,指导工人打扫卫生。
  3月16日,7:00,搬迁在即,新病房已安排妥当、所有病员带着腕带、在场医务人员人手一份病员信息搬迁顺序表,每位病员均由一位主任医师、一位科护士长、一位病区护士长、一位护士、一位工人全程护驾。已整理好的病员病历、重新书写核对好的床头卡、一览表、都已到位。病员们的物品前一天都已打包、贴标签,以便工人统一装车搬运。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4个小时内搬迁工作紧凑有序地完成了。


  为了这个“家”付出再多也甘心

  搬迁后第二天,正当医务人员忐忑不安,担心病员不习惯,征求意见时,没想到所有病员都说睡得很好,还特别感谢医务人员的辛劳付出。至此,护理人员们都松了一口气,得到病人的理解与支持,我们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
  我们事后才知道,3月15日是潘有义女儿的生日,可她却毫不声张,忙里忙外,直到晚上七点半;廉云,老父亲卧病在床,还指望着做护士的女儿休息天来尽尽孝道,可是也没能实现;陈钟艳,爱人工作也忙,可为了科室搬迁,她只能让孩子独自在家;施美娟,公公住院、婆婆过世、自己高热才愈,需要静养,可她出计出力,加班加点,毫无怨言;最坚强的是护士长陆敏,她左手食指受伤,缝了八针,可她轻伤不下火线,忍着疼痛,克服不方便,为了干部病区的搬迁鞠躬尽瘁、默默奉献 ,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陆敏护士长是个讲究生活情趣、追求完美的人,大到病房、工作站、生活区、活动室的格局,小到一个水杯、一个垃圾桶的放置,在严格分区的原则上,力求尽善尽美,物品使用科学合理、顺手省力。我们护理人员还充分发挥了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动脑筋、勤整理,注重环保、变废为宝,各种包装袋、药品盒在护理人员的巧手改造下,重新开始了第二次生命。就像小鸟筑巢一样,由于倾注了心力,所以格外珍惜。在干部二病区工作和生活,您能够深深感受到所有医务人员们以科室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对老年病员们的极度负责,对病区集体的高度热爱。
  如今,新的干部病区正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运行,看到老干部病员们在这里享受他们的幸福晚年,我们相信,通大附院老年医学科的前景会更加辉煌。                 薛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