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我院新生儿室异常热闹,小儿外科、心胸外科、麻醉科以及新生儿室的专家们齐聚这里,欢送“小六”康复出院。当福利院工作人员从护士手中接过“小六”时,谁都很难将这个白白净净的胖小子,跟一个多月前满脸密布虫咬斑、生命垂危的弃婴联系起来。依依送别时,大家约定,三个月后去看望“小六”。
死亡线上拉回小生命
“小六”一名出生仅几天就遭遗弃的男婴。5月29日晚7点,随着救护车的声声呼啸,“小六”被送到我院急诊抢救室。当护士从救护车上抱起这名弃婴时,孩子已经呼吸微弱,全身紫绀,对外界的刺激已失去了反应。更让医护人员惊讶的是,由于被遗弃在路边草丛里,他的小脸蛋、脖子、手上全都密布着虫咬斑,体重也仅有2.6公斤。
抢救室内,一场生死营救随即展开。护士发现给“小六”喂奶水时,他就会出现呛咳、吐奶。儿科副主任医师胡新民综合消化道造影等各种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小六”患的是先天性食管闭锁,且食道与气管相通,进食会流进气管,造成严重肺部感染。
据儿外科印其友博士介绍,先天性食道闭锁是一种发病率在1/3000~4000之间的疾病,由于食道的闭锁,若不及时治疗,患儿会因为长时间无法进食,同时因合并食管气管瘘,大量的痰液返流入气管,通常会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极易导致呼吸衰竭为主的全身衰竭,死亡率高达50%~70%,出生后24~48小时确诊并手术,死亡率奕高达20~30%。更何况“小六”被送到医院时,已在死亡线上挣扎达5天左右,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期,此时的“小六”已经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了败血症、呼吸衰竭,已经延误了诊治时机,小生命危在旦夕。
在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之后,“小六”被安排住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6床,由于还没名字,因此医护人员也就亲切地称他为“小六”。
多科联合齐心战病魔
虽然已经过了最佳手术期,但面对这个尚处于人生起点的小生命,我院医护人员没有放弃。很快,院部牵头,成立了一个由小儿外科、心胸外科、新生儿内科及麻醉科等科室组成的专家治疗小组。
要给“小六”实施手术,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首先,由于“小六”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必须控制了感染,渡过“感染关”才能进手术室实施手术;其次是手术关。由于“小六”才出生几天,食道很难找到,即使找到,要对这只有铅笔芯粗细的食管进行分离、吻合,极其困难。而一旦在吻合过程中形成吻合瘘,便会危及患儿生命,难以抢救;“小六”还需要闯过麻醉关。麻醉风险除了因为患儿年龄小,循环、呼吸、保温等措施较复杂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动脉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等。这些只要有一丁点的意外,就会宣告手术失败,“小六”生命不保。
纵然危险与困难重重,但为了这名不幸男婴的生命,治疗组专家毫不退缩,毅然担起责任。术前,专家组成员多次聚在一起制定、修改手术方案,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6月4日,在成功控制了肺部感染之后,“小六”被推进了手术室。无影灯下,心胸外科刘俊华主任医师、小儿外科咸华主任、印其友博士,麻醉科曹苏主任,以及小儿内科徐美玉主任、副主任医师郭飞、胡新民的通力合作,手术仅用时90分钟,顺利完成了食管气管瘘的切除,并实施了食管重建。当专家们走出手术室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长舒了口气,“正是我们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才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印其友博士感慨地说道。
幸运“小六”有爱不孤单
手术顺利完成后,“小六”重新回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术后病情危重,对他的术后治疗大家都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心底紧绷的弦始终没有松弛。术后第6天,“小六”突然出现面部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监护仪上传出报警声,责任护士刘爱萍立即通知医生,又一场抢救在紧张中进行,胡新民副主任医师果断决定再次为“小六”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不一会儿,“小六”脸色逐渐转红润,各项生命体征也回复正常,医护联手再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更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小六”在术前及术后的一段时间无法进食,医护人员通过“小六”体表和头发丝差不多粗细的静脉,置入导管进行营养输入,从而建立起营养通道,维持生命。
由于“小六”的痰特别多,护士5分钟就吸痰一次。大家不顾劳累,经常来到“小六”的床前,或给他拍拍背,或进行皮肤、手术切口的护理。由于出色的护理,术后“小六”没有并发症,保证了手术的效果。
在这里,生来不幸的他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的爱。从护士长高妙平,到责任护士刘爱萍,再到每一位新生儿室的护士,都在不知不觉间喜欢上了“小六”。每天上班,看看、抱抱“小六”几乎成为每位护士上班的第一件事,为他的每一步康复欢欣鼓舞,也因病情的波折而与医生多次联手抢救。
“小六”的逐步康复令人欣喜,肺部炎症逐渐改善,术后第三周开始进食糖水,随后喂食配方奶粉,“小六”终于不再呛咳、吐奶了。出院时,体重已由原来的2.6千克增加至3.6千克,俨然一个大胖小子,惹人疼爱。
据小儿外科咸华主任介绍,类似“小六”这种先天性食道闭锁的成功救治,是一所医院、一个地区小儿重症畸形救治水平的标志性手术之一,也只有各科室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了手术的成功、患儿的康复,从而提高此类小儿重症疾病的治愈率。傅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