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亲历急诊抢救室“生死时速”
发布时间:2009-7-24 阅读:6495次




  7月20日上午,沿海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和货车相撞,10名伤员被紧急送往我院,于是,我亲历了急诊抢救室里上演的一场“生死时速”。

  紧急呼救 各路集结

  9时30分,电话急遽响起:“沿海高速公路发生两车相撞!事故致多人受伤!20分钟左右会有10多名伤员送到!”接到电话的急诊抢救室护士长顾玉慧立即向科主任、院领导汇报,朱健华副院长当即做出指示:“马上行动!全力抢救!”并迅速赶赴现场指挥。急诊科成批伤员接诊应急预案和重症病人抢救应急预案紧急启动。很快,急诊科黄中伟主任、急诊外科朱东波主任赶来了;医务处、门诊部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赶来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手外科、麻醉科、输血科的专家赶来了;急诊成输、儿输的护士长分别带着有丰富抢救经验的护士们赶来了…… 短短的十分钟,抢救设备、药品、物资准备就绪,所有医务人员就位。

  有条不紊 争分夺秒

  9时45分,随着第一个受伤患者送至急诊抢救室,10分钟内,陆续又有9位伤员先后送至,医护人员立即投入战斗,迅速对伤员编号、分组,按危、重、轻进行分类处置。危重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较重的病人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包扎、夹板固定、护送检查;对症状较轻的仔细体检,确保不遗漏病人的丝毫伤情。
  孙国祥,这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尤为惊心动魄。右上肢体全部离断伴有大血管损伤,同时伴有严重颅脑外伤、胸外伤,血压仅为70/50mmHg,心率145次/分,生命危在旦夕!在麻醉科迅速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通道的同时,顾玉慧护士长带领陈晓燕、杨芬凭借过硬的急救技术迅速打通了3条静脉通路,为病人建立了宝贵的“输液生命线”!然而,孙国祥的抢救又遇困境,其血型为极少见的“O型Rh阴性血”!在输血科紧急向市中心血站求援的同时,朱健华副院长现场办公特批白蛋白10支补充血容量,并加压输液。B超、检验、放射、CT等相应检查科室皆一路绿灯;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同时接受总调度进入紧急状态,甚至连新大楼的电梯也待命接应。

  精诚团结 无私奉献

  13时30分,最后一位危重伤员被安全护送至手术室,这时急诊抢救室的护士们才想起,下班时间早已过去,喉咙干得像火在烧。在4小时的抢救中,陈晓燕、顾志红、杨芬等人来不及喝一口水、来不及吃一口饭、来不及抹一下脸上的汗水,鲜血沾染了衣裤,大家全然不顾!
  没有自主呼吸的孙国祥必须靠人工呼吸器来维持生命迹象,而一路护送其检查的黄跃飞始终坚守在病人的身边。即使在病人接受头胸腹CT连扫时也毅然站在了病人的身旁从容地挤压着简易呼吸器,为了给病人的抢救多赢得一秒钟,她顾不上穿上任何防护服。
  急诊室又一次暂时恢复了平静,其实这只是我院急诊室上演的一场场“生死时速”中的一幕,在一次又一次的抢救中,全院医护人员用“大医精诚”的大爱诠释着通大附院人的为医之道。倪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