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能消逝的年轻生命 |
|
发布时间:2009-9-2 阅读:3617次 |

王亚宾(右二)给医护人员送来鲜花和锦旗 8月12日中午,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因生命危在旦夕而紧急转院,于是,我院的绿色通道立即开通,70多名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患者病情就是命令
11时30分,32岁的患者王亚宾到达我院急诊室,他面如纸灰、神志不清,身上的衣服、身下的床单、棉垫上全部是鲜血和血凝块,整个人似乎浸在血泊中,见者无不触目惊心。急诊科袁鼎山副主任医师一边积极给予抗休克升血压治疗,一边联系消化内科倪润洲主任前来会诊。仅两分钟时间,倪润洲主任就赶到急诊室,他得知患者已经失血10000多毫升,看到鲜血仍在一刻不停地向外流淌,输入再多的液体和鲜血也入不敷出。倪主任当机立断,果断指明治疗方向:内科保守治疗已无济于事,必须马上DSA介入治疗查清出血部位,再进行外科手术止血。生命丝毫不能耽误,介入科朱小庆副主任医师,正在回家的路上,病情就是命令,仅5分钟时间,朱主任就到达急诊室。很快,医务处倪松石主任、王华副主任都到现场协调指挥抢救工作。
争分夺秒止住流血
此时的患者依靠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器维持呼吸,使用了升压药,血压也只有70/50mmHg,心律160次/分,朱小庆主任深知:患者心律如此之快,介入导管插入后容易漂移,固定困难;休克再加上介入创伤,危在旦夕的生命随时可能消逝,这是一项风险极高的介入手术。他为了抢救生命,决心奋力一搏。患者妻子是位护士,几近崩溃。面对这么年轻的一条生命,面对患者悲痛欲绝的妻子,介入小组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凭借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只用了半小时就完成了病灶的定位。要知道,在平时,这样的手术需要一个半小时。 患者的病情还在继续恶化,去除病灶迫在眉睫。手术台上,普外科胡卫东副主任医师精心为患者做手术,马利林主任认真指导。一小时的时间,威胁患者生命的罪魁祸首——腹部动脉血管瘤被切除了,大出血止住了,患者的血压逐渐平稳了,医生们的顽强战斗终于让死神望而却步。
无私奉献风格高尚
术后的王亚宾被安全护送至重症监护病房,由于低蛋白血症加上急剧大量的输液、输血,患者全身高度水肿,脸庞就像一只面盆那么大,血红蛋白只有4.5克,在白蛋白十分紧缺的情况下,院部特批100克白蛋白支持治疗。赵宏胜主任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理组人员密切监测,细致护理。术后三天,呼吸机撤除了,气管插管也拔掉了,王亚宾的面孔恢复了往日的年轻帅气。术后5天,他已经下地走动了,他还对妻子开起了玩笑:“要不是通大附院这么多好心的医生,你现在可就成了小寡妇了。” 患者妻子告诉记者,王亚宾来医院抢救的时间正是医生们的下班时间,而为了这位外来务工人员年轻的生命,急诊科、消化科、介入科、普外科、检验科、输血科、手术室、麻醉科、监护室、还有医务处、院办甚至新大楼的电梯间10多个部门一路绿灯,大约有70多位医护人员参与了抢救。为了抢时间,医师们顾不上喝点水,顾不上吃口饭。由于十分紧张担忧,患者妻子没有注意恩人们的名字,她说通大附院就是丈夫的再生父母,他们全家会怀着感恩的心,在南通努力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记者在采访各位参与抢救的主任时,他们都要先问问王亚宾目前的状况,得知王亚宾恢复良好才能静下心来接受采访。而且,他们都说是其他部门、其他人的特别奉献才是抢救的关键,这种心系患者、荣誉面前互相谦让的高尚情操让记者深深感动。萧 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