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南通首例!步行障碍者的福音——
发布时间:2025-7-10 阅读:771次

  “真没想到,第二天就能自己走路了!”术后24小时,59岁的吴大叔在我院东院区运动医学中心病房稳步行走,紧握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友华教授的手连声道谢。近日,王友华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南通市首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以亚毫米级精准操作,为严重膝骨关节单间室炎患者开启“智愈”新篇章,标志着我院骨科手术迈入“智能精准”新时代。
  一年前,吴大叔左膝开始隐痛,活动后加剧,休息方能缓解,当时未予重视。然而2个月前,疼痛突然加重,且伴随活动受限,日常行走、上下楼梯都变得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影像学检查显示左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老化磨损。饱受病痛折磨的吴大叔,经多方了解,慕名来到我院王友华教授门诊寻求治疗。面对患者坚定的手术决心和沉甸甸的信任,王友华教授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启用前沿的机器人辅助技术,为其量身定制手术方案,实施保膝单髁置换术。


左一为主任医师王友华教授

  手术中,机器人辅助系统展现出强大优势。术前,团队基于患者CT数据构建了1:1三维骨骼模型,精准规划了截骨角度、截骨量、假体大小与假体植入位置。术中,机械臂严格沿预设路径进行毫米级精准截骨,误差控制在±0.3毫米以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周围健康组织。系统还能实时反馈膝关节软组织张力,实现动态平衡监测,确保假体受力均衡,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王友华教授介绍:“这相当于为磨损的膝盖进行了‘精准补牙’。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单髁置换术仅替换病变的间室,保留了前后交叉韧带及关节的本体感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核心优势。”整个手术切口仅约8厘米,用时约50分钟便顺利完成。


右一为主任医师王友华教授

  令人欣喜的是,术后第一天,吴大叔便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主下地活动,原本僵痛难忍的左膝活动自如。“机器人并非替代医生,而是将顶尖的专家经验与海量数据深度融合,让手术的‘精准’成为必然结果。”王友华教授表示,这不仅使人工关节假体与患者关节的匹配度更佳,还显著减小了创伤、提高了安全性,有助于加快康复速度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智能技术在骨科核心领域的应用,以科技之力持续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江海百姓的关节健康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动能。
  (供稿: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