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江苏省首例!运动损伤新利器——
发布时间:2025-7-15 阅读:246次

  “没想到恢复这么快,感觉膝盖稳当多了!”术后第二天,17岁的小钱就在我院运动医学中心病房开始了康复训练,她兴奋地向骨科主任医师徐华分享着感受。近日,徐华团队成功实施南通市首例、亦是江苏省首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以亚毫米级的极致精准,为患者重建“膝”望。
  
小钱在一次外伤后导致左膝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剧烈的疼痛和关节不稳让她寸步难行,学业和生活深受影响。经多方打听,她和家人慕名找到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友华教授、徐华团队。经过细致查体和影像学评估,确诊为左膝前交叉韧带撕裂合并半月板损伤,需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重建韧带。考虑到小钱年纪小、运动功能要求高,骨骺尚未完全闭合,传统手术定位误差风险可能影响未来骨骼发育和运动能力,团队果断决策,运用行业前沿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为其量身定制精准重建方案。


左三为主任医师徐华

  徐华介绍,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但这高度依赖医生经验,骨道定位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影响韧带功能重建效果及远期疗效。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引入,革命性地提升了手术精准度,骨隧道定位不仅更符合个体生理解剖,显著降低术中出血与术后并发症风险,适合运动需求较高、追求快速康复的患者,尤其对于青少年、儿童患者,最大程度避免了骨隧道对骨骺的损伤,体现优势更大。
  
手术当日,在王友华教授的指导下,徐华与主治医师陈民浩、冒星星密切协作,凭借精湛技艺与先进科技完美配合,顺利为患者完成手术。术中,机械臂如同被赋予了“透视眼”和“稳定手”,基于术前精准规划和高清影像导航,在狭小的关节腔内精准定位并构建胫骨与股骨隧道,误差严格控制在0.5毫米以内,完美避开骨骺生长区,整个过程精准、微创、高效。“机器人辅助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将最理想的解剖重建方案,从规划图变成精准的‘施工图’。”徐华说道,“这就像在极其精密的‘绣花’作业中,有了永不手抖的‘巧手’和永不偏差的‘慧眼’。”


右二为主任医师徐华

  令人欣喜的是,得益于手术的超精准和微创性,小钱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立即得到有效恢复。术后第二天,她就开始了系统性的功能锻炼,术后仅3天便顺利出院。“未来,通大附院运动医学中心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应用前沿技术,让更多运动损伤患者享受到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助力他们早日重返运动、回归健康生活。”王友华教授表示。
  (供稿: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