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宣教活动,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文博中心举行。南通市龙舟协会秘书长陈兆华先生结合自身经历,为现场的新业态和户外劳动者科普脑卒中防治知识。就在不久前,在德国举办的第17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上,陈兆华先生所在的南通龙舟协会与昆山龙舟队组成的江苏联队代表中国参赛,在200米直道赛中勇夺金牌,创下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新纪录。从中风患者到世界冠军,他说让更多的人知道中风、预防中风、远离中风非常重要。

人生可以重来 龙舟可以重启
今年53岁的陈兆华,平日里热爱运动,户外游泳、登山、龙舟更是他的强项。三年前和朋友从四川自驾游回来后,感到头部不舒服,当时并未在意。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他起床打算喝水时,突然出现右手、右脚无力,摔倒在地。得益于曾经受到南通大学卒中宣讲团的“中风120”科普宣教,他立刻意识到这些症状与中风相似,便马上让家属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送往通大附院急诊神经内科,到达医院后立即进入卒中绿色通道。
陈兆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医生立即为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从进医院到用上溶栓药物仅用了26分钟。“感觉很神奇,仿佛有一股暖流流向我的手脚,右手、右脚无力的症状明显好转。”他回忆道。
住院进一步治疗期间,医生发现其病因是高血压,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陈兆华恢复良好回到工作岗位,之后继续在热爱的龙舟运动中发光发热。“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知道雨伞的重要,我希望能通过我的经历,将‘中风 120’相关知识科普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并从中受益。”
卒中能够防治 生命能够安康
“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影响身体运动功能,可能会导致瘫痪,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在文博中心的中风 120 展馆,陈兆华向现场新业态人员、户外劳动者科普道。在酷暑天气里,户外作业人员出汗多,若不及时补水,会导致血液浓缩,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同时心脏负担加重、血压波动剧烈,卒中风险会大幅提升,因此早期防治极为重要。

中风的快速识别可总结为“中风 120”:1是看一张脸,观察是否有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2是查两只胳膊,看举起时是否单侧无力;0是聆听语言,判断是否存在言语不清、表达困难的现象。若出现上述症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前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治疗。
作为国内首创的以博物馆及体验馆为基础的健康科普培训基地,中风120展馆自2024年3月3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一万多名参观者。馆内设有中风120展陈馆、体验馆以及健康教育培训中心,市民可以在这里自测中风风险,了解卒中的危险、预防、早期识别及及时就医等相关知识。
科普需要接力 健康需要同行
脑卒中目前是我国成人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每年以350万的人群在不断攀升,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房颤、颈动脉斑块等都可能引发脑卒中,对国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10部门联合制定了《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旨在提升卒中防治能力,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希望更多人加入中风120志愿者的队伍,把脑卒中防治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提及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季秋虹教授介绍道。
三年的时间里,身为志愿者的陈兆华,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给许多人,用行动诠释了从生命受助者到健康传播者的蜕变。当龙舟精神化作生命火炬,当千万个陈兆华穿上蓝色马甲,这便不再是个体与病痛的缠斗,而是生命共同体对健康未来的集体奔赴。
通大附院将进一步加强脑卒中防治的早期筛查和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群众“会发现、能识别、防发病”,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供稿:居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