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无影灯下的童话
发布时间:2025-8-11 阅读:69次

  七月的盛夏,八月的酷暑,整座医院里的消毒水都带着热气。时值儿科手术的高峰期,术前等待区的小朋友们陆陆续续被从病房接进了手术室,对陌生环境的打量让他们暂时忘记了恐惧,偶有几个小朋友的啜泣声也像被太阳晒化的棉花糖一样,丝丝柔柔地绵延开来。与传统术前准备区域不同,小朋友的等待区早就被大家布置的像小型游乐园一样,墙上的卡通贴纸紧扣当下流行的动漫元素,手术室的老师们争先恐后地从自家带来了几乎崭新的玩具,温柔的色彩覆盖在墙面和座椅上,各个年龄段的绘本整齐地码在角落的书柜里,每天早晨跟夜晚都有工勤师傅在细心地擦拭,无数人的爱意汇聚在这里,向每一位小朋友及家长展开了怀抱。
  孩子眼中的手术室,从来不是冰冷的器械间。当成人还在纠结手术风险时,他们更怕的是“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陪我”“那个亮闪闪的灯会吃掉我吗”“那么友好的叔叔阿姨们真的要拿刀么”“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妈妈呢”……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在紧张地问着,微微颤抖的小手被巡回护士握住,强壮镇定地跟家长挥手,一转头就在掉豆大的泪珠,人生的勇敢在懵懂的年纪就已悄悄萌芽。
  术前访视的时候,我们不再仅仅只是跟家长交流,会同样蹲下来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这样的一个小手术需要他们怎样的配合,会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尽可能的捕捉到他们恐惧的源头。外勤工人们每每在接送患者时,看着这些跟自家孙辈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都会露出慈祥的笑容说着:“爷爷来接你们咯。”进了术间以后,麻醉医生也会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露出难得的笑容安慰着小朋友们不需要害怕,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做好睡觉的准备就好啦。偶有哭闹的小朋友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早已听不进去医护的言语,热情的实习同学都会积极上前帮忙劝慰,大朋友遇到了小朋友,孩子们间的对话确实更奏效。术后到了苏醒室,从麻醉中醒来的小朋友们,第一眼看到的一定不是冷冰冰的监护仪,而是早已“闻风而动”守候在床边的医护人员,一遍一遍的耐心地拍抚着,对小朋友的勇敢丝毫不会吝啬赞美,再竖着大拇指将他们交到外勤工人的手上,送回父母的身边。隔天进行术后回访的时候,对每一位小朋友的手术室闯关之旅我们都会给予一百分的肯定。对焦灼的家长,我们也会针对性地解答,用最真诚的态度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领导常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技术是底线,温柔才是天花板。” 毕竟,能治愈恐惧的从来不是麻药,而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小心翼翼的爱。在新媒体的信息时代,我们早已借助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将术前准备及手术相关内容优化发布,年轻的父母们自发学习的不在少数,而耳濡目染的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懂得更多。因此,对于我们医、护、工这个大团队来说,工作更具挑战性。我们不仅要治愈身体的疾病,更要守护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在冰冷的手术刀之外,那些蹲下来的沟通、带着温度的细节、理解童心的智慧,才是儿科手术中最动人的“人文处方”。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好的治疗,在无影灯亮起的时候,永远带着爱的温度。
  (供稿:麻醉手术科 护师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