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上午10时,肃穆、低沉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南通上空,我院肝胆胰脾外科二病区10床前,96岁抗战老兵王承坚缓缓望向窗外,神情庄重。大外科主任、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医师陈钟教授查房时动情说道:“他当年守护战友,现在换我们来守护他。”此前因意外脾出血,王承坚经陈钟教授团队及护理团队精准救治和精心护理,已成功脱离危险,病情趋于平稳。

时间回溯至9月14日,王承坚在家整理抗战获奖证书时,相框不慎砸中左上腹,随即出现持续冒汗、浑身冰冷的症状。海安当地医院CT提示“脾破裂”,因病情危急紧急转诊我院。急诊检查显示,老人血红蛋白仅为78g/L,CT进一步确诊“脾脏包膜腔破裂出血”,生命体征岌岌可危。
“老兵为国家拼过命,必须守住!”接到急诊通知后,陈钟教授第一时间牵头抢救:指挥团队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同步实施止血治疗,用腹带固定腹部减少出血风险;同时耐心安抚焦虑的家属,细致讲解救治方案以缓解其恐慌。一系列精准处置下,老人的生命体征迅速恢复平稳,为后续治疗赢得关键“黄金时间”。

这位让医护团队肃然起敬的老兵,有着与“救死扶伤”深度绑定的人生轨迹。1930年生于海安雅周镇的王承坚,13岁便加入儿童团投身抗日活动;16岁成为新四军苏中三分区卫校卫生员,在枪林弹雨中匍匐穿梭,用自制生理盐水、简陋器械为伤员换药救护;亲历抗战胜利时的欢呼时刻,跟随部队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场关键战役;1967年转业后,他始终坚守地方卫生战线,直至1990年离休,用一生践行“守护生命”的初心。
如今在病房,这份初心化作双向的温暖。查房间隙,年轻医护人员总围在王承坚和家人身边,听他们讲述战地救护的峥嵘岁月,将其视作“特殊思政老师”;护士长周君带领护士们定时查看病情、调整卧位。陈钟教授每次查房,也会多留片刻,静静听老人回忆淮海战役清晨那抹未及用相机记录的朝阳——昔日的遗憾,如今成了病房里传递温暖的话题。

左一为大外科主任、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医师陈钟教授
截至目前,王承坚的各项生命体征、检验指标已趋于正常,医护团队仍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再进行手术。从战火中救护战友的“卫生员”,到被精心照护的患者,我院以精湛医术与人文关怀,续写着对英雄的敬意,让红色精神在医患互动中静静传承。
(供稿: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