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躺不平” 还失明!眼科打破常规,竟让她坐着手术——
发布时间:2025-10-30 阅读:105次

  “现在我走路一点不磕磕绊绊,连看电视都清楚了!” 10月29日下午,73 岁的孙阿婆(化名)在眼科门诊复查,激动地向眼科季敏主任表达着谢意。谁能想到,就在几天前,她的左眼还因晚期白内障只能感知手影晃动,且因特殊身体状况被多家医院拒绝手术。

  晚期白内障遇上“无法平躺”难题
  孙阿婆的左眼患的是全白白内障,属于白内障晚期,视力已严重受损。更棘手的是,她的身体基础条件极差——先天横膈膜抬高,后天又患上慢阻肺与肺气肿,病变的肺部受挤压后,导致她完全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平躺,甚至连半卧位都难以维持,常年只能依靠左侧卧或趴睡。
  常规白内障手术需患者平躺配合,孙阿婆的特殊体位要求,让手术陷入“不可能”的僵局。“她的白内障正处于膨胀期,如果再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诱发青光眼,不仅失明还会产生剧烈疼痛。”眼科主任医师季敏的话,点出了手术的紧迫性。

  多轮模拟,10分钟悬臂“坐位手术”
  为确保万无一失,季敏带领医护团队召开专题会议,将“坐位手术”作为核心方向,反复研讨操作难点。手术前一天,团队在手术室进行了一场“实战模拟”,孙阿婆被接到手术室,坐在可调节诊疗椅上,尝试从不同角度调节靠背高度。然而,孙阿婆的身体状况超出了预期,即便是极为轻微的半卧位她也无法耐受,每一个微小的体位变动,都需要留出足够长的时间让她慢慢调整呼吸,确保能够耐受。团队成员细心地在她腰背和颈后垫上软枕,以提供稳固的支撑。经过反复、耐心的尝试,最终锁定了唯一可行的手术体位。
  手术中,采用局部麻醉,孙阿婆难免因呼吸不畅导致的不自主头部颤动,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立即上前,用双手稳稳托住孙阿婆的下巴和脸颊。与此同时,季敏迅速调整显微镜和操作,全力维持眼内压力的稳定,确保手术安全。随着超声乳化设备将混浊的晶状体击碎并吸出,一枚人工晶状体的成功植入,历时仅10分钟,这台极具挑战性的坐位白内障手术顺利完成。

  患者笑容里藏着的医者温度
  术后第二天,孙阿婆顺利出院。复查时,她的左眼视力从术前“仅见手影”,恢复到能清晰辨认5米外视力表的字符,远超预期效果。“我们都要放弃了,感谢季主任的坚持,没有放弃我妈妈的眼睛。”孙阿婆的家人欣喜万分。
  “这是我们第一次为坐位患者手术,在手臂悬空状态下,对稳定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但医疗的意义就在于直面挑战,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全力以赴。”季敏在术后感慨道。当医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如此紧密地交织,便点亮了孙阿婆眼前这束独一无二的光。
  (供稿:陈静)


(右三为主任医师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