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天眼”助力心脏手术 房颤导管消融进入大数据时代
发布时间:2020-10-22 阅读:9228次

  近日,具有“慧眼”功能的心腔内超声术(ICE)与一款整合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多个参数的系统工具——消融指数(AI),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强强联合,由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陆齐率领起搏电生理团队使用,成功为一名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导管消融手术。
  
“ICE+AI”指导下的复杂性心律失常的绿色精准消融手术,系南通市首例,标志着南通地区房颤导管消融进入大数据时代,在精准医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标志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电生理水平迈入全国一流方阵。

  
诸多棘手问题共存,复杂性房颤何去何从?
  
国庆期间,65岁的老徐一年前因为心动过缓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半年多来反复的出现心悸胸痛,近2个月呼吸较为急促,便来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陆齐的门诊就诊。陆齐仔细查看了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超声等资料,并在门诊安排老徐做了起搏器程控测试,确诊老徐是因为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绞痛及心衰发作,决定将其收治入院,实施房颤房扑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治疗。
  
由于老徐有冠心病和植入起搏器等多种心血管合并症,且体重较轻,根据心超报告,陆齐怀疑徐某有卵圆孔未闭情况,介于诸多问题共存,如果采用常规的消融方案势必会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心血管内科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一致认为采取“AI+ICE”指导下的精准消融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大幅度减少X线曝光量,有助于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

  
“ICE+AI”强强联合,精准手术到底有多靠谱?
  
通过术前纠正心衰等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以后,医院电生理团队陆齐、张剑、顾周山、潘丽华医生在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全程清醒的情况下,于10月8日为老徐实施手术。
  团队在给老徐实施局部麻醉后,首先成功运用心腔内超声术(ICE),将超声探头浓缩成只有两个多毫米直径的微小超声波探头,通过病人大腿股静脉直接送到心脏内部,这就如同给心脏内部安装了一双“天眼”,将心脏各个心房、心室、心耳及肺静脉等血管探查得一清二楚。经过360度立体式探查,果然,“天眼”发现了徐某的卵圆孔未闭且位置较高,如果穿刺针跨越该处就很容易穿破左心房顶部,于是团队决定将穿刺针拉到卵圆窝下部。随后,在“天眼”的帮助下,团队穿刺房间隔两次后分别将PentaRay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和SmartTouch压力监测消融导管送至左心房,成功提高了房间隔穿刺的安全性,并且实时监测心包情况,谨防致命性心包填塞的出现。同时,又成功实现三维立体式建模,得到精确的左心房及肺静脉、左心耳立体模型。
  紧接着,在AI和ICE强强联合的指导下,在隔离好两侧肺静脉后,患者房颤终止,转为房扑,团队继续攻克难关,探查到右侧三尖瓣峡部依赖房扑,再次在AI及ICE指导下进行了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顺利终止房扑。至此,老徐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几乎没有多少痛苦就消除了困扰自己大半年的顽疾。
  此项手术历时2个小时,全程借助AI及ICE这双“天眼”,X射线量极大地减少,真正实现了绿色电生理无射线精准消融。徐某术后平卧12小时后即能起来活动,第三天即痊愈出院了。

  专业团队+射频消融新“武器”,您值得信赖!
  
据陆齐介绍,普通心脏超声探头很大,只能在胸壁上或插入食道内对心脏参数进行评估,而ICE实现了将超声探头直接送到心脏内部,提供实时图像,与消融指数联合后能有效减少房颤的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房颤手术成功率,同时能减少手术时间,减少X射线量,减少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真正实现了量化消融,精准消融,可控消融。
  据了解,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南通地区最先开展起搏电生理的中心,目前年起搏器植入量接近500台,列全省前三甲;房颤消融手术量200多台每年;是南通地区唯一一家具备独立完成房颤一站式治疗(即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的心血管中心。起搏电生理团队现有12名医生,团队带头人陆齐现担任第一届中国房颤联盟委员会全国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南通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委、南通市房颤联盟主席,熟练开展各项起搏电生理介入手术。该团队为南通地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根治的希望,治愈了大量心律失常患者,赢得了好口碑好声誉。张剑 琳惜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