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秋冬季节,当心流感
发布时间:2016-12-9 阅读:4571次

    徐美玉,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南通大学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南通市分会儿科学会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第八、九届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第五届围产医学副主委。熟练诊治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诊治儿童心血管疾病、免疫感染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多次被评为南通大学优秀老师,2015年附院“十佳口碑医生”。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高发期,可引起并发症和死亡。
  流感的分类及流行病学
  流感分为甲(A)、乙(B)、丙(C)三型,丙型的症状比较轻微,类似感冒,比较少被提及;而甲型流感的突变性很强,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乙型流感较少发生变异,仅引起中小流行,只感染人。
  1889年以来有详细记载的流感大流行共有6次,分别为1889年俄罗斯流感[A(H2N2)或A(H2N2)亚型]、1918-1919年西班牙流行[A(H1N1)]、1957-1958年亚洲流感[A(H2N2)]、1968-1969年香港流感[A(H3N2)]、1977年俄罗斯流感[A(H1N1)]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A(H1N1)pdm09]。流感病毒极易发生重组和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爆发流行。其中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了超过5000万人的死亡,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提前结束。现如今全球每年有300-500万重症流感患者,导致25-30万患者死亡,而我国每年流感感染人数有6500万到1.9亿人次,其中儿童是成人的3-4倍。
  流感的临床表现
  流感的常表现为突然起病,呈全身性症状,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influenza”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
  “感冒common cold”,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除了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气管炎等疾病。
  病人到医院就诊,即使症状非常象“流感”,医生却很难下“流感”的诊断,只能下“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按照定义,只要体温(腋下温度)大于38°C,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呼吸道症状(比如咽痛、咳嗽等),就可以诊断“流感样病例”。但是确诊“流感”需要“病原学诊断”,包括从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出流感病毒或检测出流感病毒抗原。
  流感的防治
  流感患者和隐性患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播源,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有传染性。
  流感的易感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妊娠妇女、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等。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应劳逸结合,过分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均衡饮食,饮食宜清淡,要多食富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儿童不宜进食冷饮。同时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房间经常通风。身边如有感冒患者,注意保持距离。
  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M2离子通道阻滞剂)。尽管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但在流感爆发时,不能采用疫苗预防的人群和以下重点儿童人群推荐采用药物预防。例如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儿童,或存在免疫异常、对疫苗无反应的儿童;疫苗接种2周内的高危儿童;与未免疫的高危儿童或年龄小于24个月的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看护人以及为控制流感暴发在未进行免疫接种的儿童人群中使用或在儿童聚集处(如幼儿园)使用。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