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激发创新活力,全面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
|
发布时间:2023-11-15 阅读:4194次 |
1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7项发明专利,博士后进站125人,连续4年挺进“STEM 百强榜”,苏中苏北地区唯一一家医院入选江苏省研究型医院…… 自医院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医院科技创新竞争力从最初两年的“小幅下滑”,到中间两年的“止跌回升”,再到近两年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院党委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全院职工的共同拼搏与奋斗,医院科技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技处在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与进步,保证了医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及成果产出,科技竞争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创新驱动,结出硕果累累 高层次科研项目、高质量科研成果显著。2018-2023年度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项、省部级项目71项,总资助经费6107.6万元;以第一单位共发表中科院1区论文(含综述)50篇,最高影响因子27.401;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三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共获得18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79项,通过PCT途径获得国际专利8项。 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平台建设水平提升。2018-2023年度共办理博士后进站125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42项,获资助经费374万元;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行改造升级,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新增投入超过3000万元;2019年,生物样本库正式启用,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各类样本的总储存量可达600万份。2023年7月,我院生物样本库(神经疾病样本库)被纳入江苏省科技资源(重大疾病生物样本)统筹服务平台培育库,培育期为2年。届时根据培育进展,择优吸纳符合建设运行条件的样本库加入省生物样本平台统一管理。 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2020年我院以全国第96名的成绩登上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榜。2021年我院实现历史性跨越,总分位列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榜全国第44名。2022年我院分别以全国第73名和第63名进入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 STEM )和五年总科技量值( ASTEM )百强榜。2023年我院分别以全国第97名和第66名进入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和五年总科技量值( ASTEM )百强榜。至此,我院连续4年挺进“STEM 百强榜”。 2022年8月,我院作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一家医院入选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同年10月,我院 “神经显微与微创转化医学创新中心”被评定为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肿瘤学、实验诊断学获批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耳鼻咽喉学、眼科学获批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乘势而上,挑战中拥抱机遇 接下来的五年,医院将全力推进“2+2+N”重大项目建设,即江苏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1个省医学创新中心、5个省医学重点学科、3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无论哪项重大项目建设对于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要求都是相当高的。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医院在建设和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发展中的困难,如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团队、高层次创新平台、国字号重大重点项目、高层次奖项还不多,成果转化能力、社会服务力和贡献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有些是工作中的问题,如:员工的群体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担当意识、服务能力、工作作风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科技内涵建设,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提升科技竞争力。到2025年,为实现将医院建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总体目标。 奋力开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医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根据2023年医院党政工作要点中的任务分解,对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量值排名等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因此今后五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切实肩负起科技工作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中的责任,努力提高广大员工的科研自觉性;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大科研领军人物的培养力度,努力实现医院内部科技发展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加重大重点项目数量;进一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医院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目标,需要重点加强和完善的还有很多。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科技工作提供保障。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观念,医院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外聘专家及人才培养,柔性引进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取得显著科研成就和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目标化合同制管理,发挥聘用教授的引领和催化作用,上项目、带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及医院整体实力,促进内涵发展,力争新增双聘教授10人,新增入站博士后100人。 不断增强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聚焦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培育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将获得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高水平论文、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立项资助作为重点攻关目标,以获得更多的纵向科研经费资助和学术影响力提升;同时,通过争取更多的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大力推进开展药物、器械临床试验项目,从而获得更多的横向经费支持,实现人均科研经费和纵向科研经费占比的逐年提升。以“南通市医学技术成果开发与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始终坚持“产学研医”相融合的技术成果开发与转移工作理念,积极拓展、紧密联系与政府、医药企业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建服务平台,建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工作流程,为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做好嫁接与桥梁,力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成为省内一流的“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医药创新联合体。力争获批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单位,新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20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5项,新增中科院1区论文80篇,新增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0项,新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项,新增药物、器械临床试验项目500项,每年度STEM排名保持在前80名。 持续加大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力度。坚持补齐短板、强化特色、突出优势,完善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实力,打造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一是继续加大组织化推进力度,切实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的申报工作。二是持续强化学科特色打造和重点学科建设。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交叉,推动跨学科交流合作,形成多学科融合发展新态势,建立学科结构优化和集群发展新路径,引导学生面向学术前沿和临床需求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原创性研究,加速培养优秀拔尖医学人才。三是注重高质量、高被引论文的培育产出,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定向投稿、加强科研合作、提高绩效激励。扎实推进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及专家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加大投入、紧盯目标、揭榜挂帅,面向全院设立研究型学科发展基金、研究型医师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培育基金。采取自愿申请、签订目标任务的方式,给予学科及个人科研经费支持,培养一批研究型学科及研究型医师,助推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的突破,产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新技术、疾病诊疗指南、行业标准等标志性成果。四是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培养过程管理体系。突出导师师德标准和科研水平,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以不断提升医院科技核心竞争力、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供稿:科技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