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打造硬核技术,守护江海百姓健康生命
发布时间:2023-11-21 阅读:4679次

  自2017年医院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我院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上取得突破,让南通的老百姓告别了远赴上海、苏州等地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我院成功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施了第一台手术,标志着我院微创手术从此迈入了人工智能新时代……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让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实现一次又一次超越。医院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用勇于开放与革新的视野,去接受和运用新的医疗技术、医疗方式,为医院的新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

匠心磨炼技术利刃
  我院以“大医精诚”为旨,用匠心精神磨炼技术利刃;以“以宏慈善”为理念,用医者仁心服务江海百姓。近年来,医院从关键核心技术、高新技术、特色技术等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地大力发展医疗技术,全力推进以大器官移植、复杂疑难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和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等高新技术;打造精品特色技术,如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长距离缺损、机器人微创手术、单孔腔镜手术、辅助生殖技术、磁导航微创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眼眶肿瘤等,形成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内核、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特色技术为亮点的技术发展路径,以硬核实力服务千万江海百姓。每一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展都取得了成效,在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2018年,我院成为全国23家国家级神经内镜培训基地之一,系统开展神经内镜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在施炜教授和陈建教授带领下,神经内镜团队以内镜下垂体瘤手术技术为核心,不断总结经验,拓展内镜的应用范围,逐步将内镜技术运用到复杂颅底肿瘤、脑室系统疾病、颅神经疾病、颅内蛛网膜囊肿等手术中,对神经内镜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推广,组建了垂体瘤及颅神经疾病多学科联合诊治团队及特色门诊,团队的神经内镜技术年均近300台,不仅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更在国内形成了特色品牌。2022年2月11日,施炜教授、陈建教授率领的神经内镜团队为了让病人早日解除病痛,一天内为8名患者成功实施了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术后,4名面肌痉挛病人面部抽搐现象消失,4名三叉神经痛患者面部不再疼痛,效果立竿见影。纯内镜下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已经成为我院神经内镜团队的专科特色,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作为国家级神经内镜培训基地及江苏省的垂体瘤诊治中心,我院主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举行了“神经内镜下颅底解剖培训班”,创立了自主学术论坛品牌——“江海微创神经外科论坛”,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的特色品牌论坛。“神经内镜下颅底解剖培训班”秉持小班化、精细化教学的宗旨,实行名师一对一指点,学员亲手操作,目前已培训省内各地学150余名。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我院神经内镜团队利用医学传媒录制疾病讲解视频,在学术平台《神外资讯》创立了学术主页,进行内镜技术讲解,利用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普及疾病的防治要点。
  2021年2月13日,15岁的姑娘小晴(化名)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团队全力救治下脱离呼吸机,身体功能明显好转。这次上ECMO不同以往,ECMO团队需要采用“VA”模式,建立心和肺的双重支持,置管要求更高。在大家准备上机的时候,小晴出现了心搏骤停,ECMO团队立即给予萨博机心肺复苏。这给ECMO团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实施ECMO,即实施要求极高的ECPR。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患者终于成功接上ECMO机,撤离萨博机。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胸痛中心、江苏省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江苏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江苏省创伤救治中心,我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医学科ECMO团队每年开展30余台ECMO救治(2022年45台),数量位列江苏省前茅,让危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转危为安,真正实现生命救援的最短时间、最近距离、最高效率,彰显了医院危重症急救技术水平。
  2021年,我院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800余例,数量位列2021 年国内机器人手术医院第32名、全国机器人单机手术量第24名;在专科排名中,普外科(胃结直肠)位列全国第22 名,胸外科(非食管类)位列全国第25名,泌尿外科位列全国第53名,同时在江苏省内创造了多项第一。2022年,我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开展例数位列江苏省第4名。也是在这一年,全院在110周年院庆日(2021年11月19日)之前,顺利实现了达芬奇手术超1119台的目标。2020年4月,妇产科团队率先开展江、浙、沪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单孔妇科手术;小儿外科团队先后成功实施江苏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小儿先天性胆管囊肿根治术等。2021年11月,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的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瓣膜成形术。2023年,耳鼻喉科实施了机器人手术在咽喉癌治疗中的应用。
  血液内科自2010年开始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到2018 年6月南通乃至苏中地区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医院已经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百余例(300余例),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我院血液内科开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完成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数百例,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打通一条新的生命线带来了新的福音。2020年11月26日,来自我国台湾同胞无偿捐献的骨髓注入南通患者的体内,跨越海峡的骨髓捐献在南通尚属首次。截至2021年10月,我院已完成CART细胞治疗40余例、自体干细胞移植100多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近50例。
  2020年至2023年,根据医院战略规划和目标,我院共批准关键核心医疗技术55项,其中指令性开展的技术有8项,如达芬奇机器人技术、供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ECMO、脑动脉取栓术等,目的在于通过指令性开展,敦促科室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科室、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室、医院品牌效应和内涵实力。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展引领医院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从2022年医疗运行数据来看,我院平均住院日缩短为6.5天,手术占比51%,三级、四级手术率83.38%,其中四级手术占比为45.21%,运行效率、效能不断提升,这些都得益于“新术”的引领,得益于“匠心强技”的技术文化引领与彰显。

好钢用在刀刃之上
  医疗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展更是医院硬核实力的展现。为提高诊疗水平,推动医院新技术开展,医院将传统“碎片化”的技术管理,凝练成“系统化”的提升路径,于2015年1月出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疗新技术、新项目支撑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将医院临床诊疗新技术、新项目分为A、B、C、D、E 共5 级,为鼓励、激励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对每一例允许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均给予一定的补助。《计划》的出台进一步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医务人员持续发明和应用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效益,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社会认可度,让医务人员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价值的实现。
  为适应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展,大力提升医院“内核”驱动力,医院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的基础上,于2020年起开始实施《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关键核心医疗技术支撑计划(试行)》,进一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驱动。2023年3月,医院又出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直击尖端”临床技术攻坚计划》,全力打造“精专突破、尖端造峰、引领未来”的国际一流、国内最优专科技术发展新高地,筑牢“顶天立地”临床技术发展态势。
  关键核心医疗技术是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技术标准中,本科室(专业)未开展或开展例数较少的,通过医院支撑和扶持,确保在区域内保持领先地位的医疗技术项目。关键核心医疗技术的开展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战略规划。医院关键核心医疗技术的申报、评审、定类、立项、资助、考核,实行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接受全院职工监督。关键核心医疗技术分为指令性开展技术和科室申报遴选开展技术两个部分。医院每年遴选10项左右关键、核心医疗技术进行支撑。支撑计划分为三类,即Ⅰ类计划、Ⅱ类计划、Ⅲ类计划,对纳入计划的项目将予以资助和奖励。Ⅰ类计划,资助、奖励总额度为150万~200万元;Ⅱ类计划,资助、奖励总额度为50万~100万元;Ⅲ类计划,资助、奖励总额度不超过50万元。医院设立关键核心医疗技术支撑经费,经费纳入年度财务预算,主要用于该技术的国际合作交流、人员培养、会务费、差旅费,以及设备、器材、试剂购置等。关键核心医疗技术奖励纳入医院奖励性绩效。关键、核心医疗技术支撑计划使得不少团队获益,在高精尖手术方面取得了突破。2021年11月,心血管内科主任盛红专团队首次在医院杂交手术室顺利完成一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发展至今,团队已独立完成了多例复杂和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熟,手术疗效显  著,使大量高龄、高危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转危为安,享受了高质量的生活。

丰硕成果惠及百姓
  在打造硬核技术的同时,医院以硬件打造为契机,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新急诊医学中心建设,实现了卒中、胸痛、创伤救治中心的一体化运行。2018年获批江苏省省级、区域级胸痛、创伤及卒中救治中心,2019年获批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获“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称号,卒中中心获国家四星级卒中中心称号;20年医院获批江苏省烧伤紧急医学救治中心;2022年8月获批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2023年3月,获得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荣获江苏省健康体检与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江苏省微创质控中心、江苏妇科质控中心、江苏省病案管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目前共4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及14个市级医疗质控中心挂靠我院。
  2023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眼科荣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标志着我院学科建设实现历史性、里程碑式的新突破。这是继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跻身前八十强、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连续三年位列前百强、作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一家医院入选“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后,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又一标志性硕果。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省医学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临床医学中心各1个,省医学重点学科5个,省质量控制中心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Ⅰ类)建设项目1个。
  未来,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靶向治疗、微波技术、电磁诊断等创新性技术将在医院落地生根,服务于江海一方,让江海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医疗健康服务。
  (供稿:医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