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党支部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医院的重点工作,努力夯实党建基础工作,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多措并举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门诊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转变服务理念,在提升门诊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断提高门诊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重视门诊质量,落实分级诊疗。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大力开展高级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多学科诊疗门诊,切实解决疑难杂症。推行实名制就诊,实现身份核查的自助化。“门诊实名制” 案例被健康报报道,案例获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e带医路”优秀门急诊管理创新案例。
加强门诊应急救治,确保患者安全
针对门诊情况复杂的特点,医院不断提升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门诊各层建设了抢救室,配有负压吸引、氧气管道,配置了抢救床、抢救车、抢救药、除颤仪等。每年组织门诊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急救演练,提高应急救治意识和能力。医院每年救治门诊病情突变人员近百人,均获得成功。“全流程管理助推新门诊楼启用”获评优秀门诊管理创新案例一等奖。
大力开展预约挂号,确保门诊患者公平就医
门诊实行全预约,开通了微信、12320电话、医保APP、窗口、自助挂号机、诊间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所有号源100%放开,预约周期达到两个月,方便患者约到口碑专家,切实解决门诊就诊难问题,实现患者门诊不求人。对不会智慧服务操作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医院给予人工服务和加号。《多措并举推进预约诊疗》案例在第十七次全国门急诊专业学术年会再获优秀门急诊管理创新案例奖。
实行检查智能排序,确保门诊患者公平检查
门诊改变过去人工预约检查的做法,启用磁共振、CT、B超、心超、消化内镜、脑功能等医技检查的智能排序系统,患者不需到各检查窗口预约检查时间、检查地点和检查室号,实现了门诊患者检查不求人。如果患者对系统自动预约的时间段不方便,可到窗口进行人工改约。
自主开发床位调配管理系统,确保门诊患者公平住院
为尊重患者公平住院权利,自主开发床位调配管理系统,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住院顺序和住院床位,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调配住院病床资源,落实分级诊疗,不断提高疑难病症收治比例。“床位调配管理系统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获江苏省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圣和杯”优秀门诊管理创新案例一等奖。床位调配管理系统获第六季中国医院管理区域优秀奖。
门诊楼设计人性化,确保患者就医少跑路
医院改变过去春运般的门诊和一人就诊众人围观模式,创新门诊楼的设计,按组织器官划分,功能科室与相应诊室融合,就诊、检查在一处,实行就诊报到、复诊过号报到、一二次候诊、一医一患一诊室等,实现患者就医少跑路、隐私得到尊重,就诊流程有序且人文。门诊楼荣获中国医院建设匠心奖。
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努力实现患者只跑一次
医院改变过去患者来院办事往往需要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的审核流程,精简程序,增加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提供导诊、分诊、问路、外籍人员预约挂号、外文核酸报告的打印、电子病历打印、邮寄资料、打印自费转医保发票、提供打电话、接受电话咨询、病情证明书的打印与盖章、办理输液的门诊患者转急诊挂号、无身份证件患者的信息核查、退费审核、门诊患者错误姓名的更正、影像资料的拷贝和刻录、影像报告或片子的补打、挂号取不到号的解决、自助机故障的解决、外市或外省等特殊困难患者问题的协调、失物招领、广播寻找危急值患者等服务,努力实现“患者只跑一次”的服务理念,把方便留给患者。
加强急诊医学科建设,满足患者急救需求
医院高度重视急诊工作,对老急诊重新规划、设计。新的急诊医学中心于2021年10月启用,通过此次改造,急诊服务面积大幅增加,达到1万五千多平方米,比过去翻了一番。改造后我院基于急诊楼实现了急诊与五大中心融合的紧密布局,形成急诊抢救—检查—手术—留观—病房—监护一体的高效急救系统,全面提升了心脑血管疾病、创伤、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处置能力。对急诊患者实行分级分区救治新理念,通过分诊分级快速识别急危重症患者,实现了急危重症患者优先、高效救治。
(供稿:门诊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