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年力量”献礼党代会|冯佳:每天阅片200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
|
发布时间:2023-11-30 阅读:1733次 |
他们,被要求不断学习形态学和临床医学,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他们,不直面患者,却是病情的最终诊断者;作为临床医生的得力伙伴,略显神秘的病理科医师往往是临床治疗中的幕后英雄。从业近10年的通大附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冯佳正是其中一员。 与人来人往的临床科室相比,病理科显得格外安静。显微镜、电脑、各类仪器和一张张玻片,构成了冯佳的主要工作场景。她告诉记者:“每一份看似简单的病理报告其实并不简单,经过接收、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处理后才能将标本制成病理切片,通过显微镜下对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后,结合临床检验及患者病史给出最终病理诊断结果,来确定病变性质及类型。如果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病理医师的要求则更高。在手术当中切下来的病变组织会在-20摄氏度左右冰冻切片机中迅速冰冻,经各项环节处理后制成切片供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需在30分钟内迅速作出病理诊断,明确病变性质,从而指导手术医生决定下一步的手术方案。”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很多疾病尤其是肿瘤性疾病,需要病理医师的最终诊断,才能确定临床治疗的最终方向。冯佳于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入职病理科后,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赤诚热爱,为了在病理诊断中做到准确无误,她在上班之余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从一开始由高年资医师带领读片,成长到现在日常独立签发200张左右的切片报告,这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每一份经我手录入系统的报告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等回过神才发觉腰酸眼睛疼,但一想到我们工作的意义就是患者能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这些也不算什么。”冯佳坦言。 除了严谨缜密外,冯佳认为病理医师需要把握好疾病诊断的度。过度诊断会导致过度治疗,并让患者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诊断不足又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机会。“曾经有一名年轻的女性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恶性子宫内膜病变,医生建议病人拿掉子宫来保命。这对于一个年轻育龄期且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所幸的是,患者找到了我们。在科室几位主任仔细阅片和会诊后,认为肿瘤性质仅是有不典型增生,相当于原位性质的病变,通过临床治疗还是有生育可能的。会诊结束后,我们签发了会诊报告并和家属进行了临床沟通。”冯佳说:“这样的病例其实在工作中非常多见,时间一长就慢慢淡忘了。令人意外的是,这名患者后来专程拿着锦旗和喜蛋来致谢,并把自己的宝宝也带到科室来,这让我们全科人都感到很欣慰。直到现在这面锦旗也一直挂在诊断室内,作为后辈的我也深受勉励。” “职业赋予我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我就必须担负起这种责任。”冯佳在前辈的带领下不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目前已成长为科室里的青年骨干力量。本月底,她将赴美国布朗大学访学一年,去积累更丰富的肿瘤诊断经验。 (供稿:徐海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