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青年力量”献礼党代会|易楠:唯有热爱,方能持久
发布时间:2024-1-5 阅读:3556次

  中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癌超过100万例,约占全球消化道肿瘤新发病例总数的40%。由于多数消化道肿瘤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总体预后较差,加上治疗过程中的放化疗耐药以及术后的复发和转移等因素,消化道肿瘤在所有癌症类型中死亡率较高。
  
因此,我国消化内镜和消化系疾病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提出“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这一理念,强调了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治疗癌症对于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样,这个理念也激励着南通大学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易楠不忘使命,她深知,作为一名医生,每一次的诊断、每一次的治疗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这些年,易楠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每一个病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诊需求及医院发展需要,易楠始终保持着谦逊的“空杯”心态,2009年,易楠师从通大附院消化内科知名专家倪润洲,倪润洲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深影响了易楠。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易楠又先后到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消化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相关技术。
  
在通大附院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工作已有11年的易楠,时刻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及动态,刻苦钻研专业理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科主任陆翠华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易楠和消化内科优秀的团队成员彼此分享、互助,将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很多疑难病人解除了病痛折磨。“唯有热爱,方能持久。”是易楠的座右铭,也是她坚守医生救死扶伤岗位的信念。
  
今年6月,一位乙状结肠癌术后患者来消化科术后复查肠镜,患者想一并将升结肠息肉在内镜下切除,肠镜检查时发现距肛门15cm的吻合口明显狭窄,直径仅仅0.4cm,内镜根本无法通过吻合口,更别提升结肠息肉治疗。易楠先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在经过了两次球囊扩张后发现吻合口狭窄并没有明显改善,仅从0.4cm扩张到0.6cm,患者和家属非常担心,一是担心吻合口狭窄以后会导致日后排便困难,甚至是肠梗阻,二是担心升结肠的息肉会长大甚至发生癌变。易楠当机立断为患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吻合口狭窄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该手术相较于球囊扩张术,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但是治疗效果明显,和患方沟通后,患者家属充分理解,并愿意积极配合,经过1个小时的手术,吻合口狭窄得到明显改善,内镜顺利通过,并将升结肠息肉一并内镜下切除。
  8月,患者江某因便血在当地医院查肠镜提示结肠多发息肉来通大附院就诊,在术前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中,易楠得知患者母亲有胃癌病史,且患者平时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体检时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年龄也超过45岁,易楠建议患者行胃镜体检,患者起初因为没有明显的胃部不适拒绝了建议,易楠充分沟通后患者同意,并在这次胃镜检查发现了胃窦的一处可疑黏膜病变,病理证实是早癌,继而易楠为患者择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该患者自此只需要密切随访内镜,为患者免去了外科手术切胃的创伤,极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准确寻找到根源,深入剖析症状原因,耐心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对症制定最合理有效的方法,从而消除患者疑虑、解除心理困惑,这是易楠每天做的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通大附院消化人,易楠医师的日常是忙碌且充实的。她不仅需要在病房里诊治患者,与他们进行细致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还需要在内镜室里进行胃肠镜的检查和治疗。易楠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说自己热爱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她愿意为胃肠疾病患者撑起生命的晴空。
  (供稿:倪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