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医生护士既要拥有非凡的意志,承担繁重、复杂的手术任务,又要炼就绣花般的精湛技术,还需要保持足够耐心,去面对多种脏活累活……这些都是胃肠外科医护人员要具备的基本工作素养。作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我院胃肠外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胃肠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疾病防治专业学科,对胃肠、结直肠肛门肿瘤、胃肠间质瘤等疾病及腹部急症,如肠梗阻、消化道穿孔、重症腹腔感染等的治疗经验丰富。年手术量3400台、四级手术占比超过50%,机器人手术已经超过400余台。近年来,科室的医务人员以精湛娴熟的医技医术和优质温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告别病痛,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守护患者的胃肠健康。
勇攻胃肠癌症堡垒,多学科诊疗磨就利器
“选择化疗、放疗,还是手术切瘤?”一直以来,都是癌症患者和家属纠结的抗癌问题。针对疑难复杂病患,胃肠外科组织多学科资深专家,整合精准医疗和传统优势,实现手术微创化,并应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全程健康管理模式,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提供专业化、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服务,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治疗费用。
2023年8月,73岁的王先生因腹部不适、便血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大肠癌晚期伴肝转移,肛门指检时发现肿瘤大而固定,盲目手术无法保证根治切除。面对复杂病情,胃肠外科诊疗团队细致评估患者目前病情及平时身体状况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建议首选新辅助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来控制肿瘤发展、进而缩小肿瘤至降低肿瘤分期,争取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
幸运的是经过数次化疗,王先生复查CT和核磁共振,发现大肠癌已明显缩小、周围浸润情况也显著改善。更可喜的是肝脏转移灶局部形态在影像学和超声评估上已不明显。团队得出结论:“原本不可能切除的肿瘤,可以切除了!”随后,诊疗团队为王先生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术中解剖清晰,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腹部仅留下3cm的小切口。从术前到术后,从化疗、靶向药治疗再到手术切瘤,胃肠外科用最优化的诊疗方案,一步步打通癌症患者的生命通道。
“一般类似的肠癌晚期患者,能痊愈的几率不到10%,而通过新辅助或转化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方式使肿瘤降期并转化为可切除的肿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切除率,提升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我院胃肠外科主任朱建伟教授表示。截至目前,王先生的术后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除开大肠癌,胃肠外科遇到的许多晚期胃癌病人,也是通过多学科治疗,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挑战低位保肛极限,以人为本铸就仁心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低位直肠癌患者常常面临失去肛门导致永久性造口的痛苦。手术虽然能够挽救生命,但永久性造口将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
2023年11月,朱建伟带领团队成功完成距肛缘3厘米的超低位直肠癌新型保肛手术(NOSES-PPS),在为70多岁患者实现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填补了本地区精准保功能保肛技术的空白。“‘无切口、不造瘘、保肛门、保功能’是我们科室一直以来的追求。”朱建伟主任说道。
数月前,张先生发现自己的大便习惯有所改变,每日大便次数变得不规律,而且还伴有便后不尽、肛门轻微下坠感,近来大便中还带有暗红色的血液。大便有血了,老先生紧张起来了。怀着忐忑的心情就诊于当地医院,不幸被诊断为直肠癌。本以为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就能解决问题,然而医生的话对他犹如晴天霹雳,低落的心情更加沉重。医生告诉张先生,手术是首要选择的治愈方式,但是由于肿瘤距离肛门太近,仅有3cm,无法保留肛门,须将肛门切除,同时要在腹部做一个造口,形成所谓的永久人工肛门,意味着张先生从此需要“挂袋”生活,不仅要改变排便方式,还扰乱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将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及自卑感,对生理、心理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听到医生的介绍,张先生心理负担非常大,为此患者及其家人又走访其他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大同小异,必须要永久或者临时腹部造口。张先生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朱建伟领衔的“保肛先锋队”在保肛技术方面有很高造诣,可以用特制手术器械,在高清三维腹腔镜等新设备的帮助下,保肛门保功能,避免病人遭受切除肛门的痛苦。于是,他抱着一丝希望找到了朱建伟,向其寻求帮助。“我年纪也不算大,以后没有肛门,实在不能接受,哪怕只有一丝丝希望,都愿意试试。”张先生说。在仔细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后,朱建伟主任发现张先生所患肿瘤的位置虽然低,但病灶还属局限,且既往肛门功能良好,完全有保留肛门的可能性。朱主任详细地向张先生交代了病情,当告知他有保留肛门的可能时,张先生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经过系统的辅助治疗,诊疗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功能保肛手术(NOSES-PPS),术中用三维腹腔镜精准分离,充分保护神经,经肛门精确测量定位,根据肿瘤位置设计远切缘,直视下适形切断直肠全层,尽可能多保留残端肠壁,最后与腹腔会合,经肛拖出肠管;切除肿瘤移除标本后,肠管近端置入吻合器钉座,并经肛直视下精准吻合。手术中多保留正常直肠黏膜,最大程度地保留肛门的控便功能,减少吻合口瘘风险。手术不需要预防性造瘘,也没有腹部切口,患者当天就可下床。术后饮食及排便逐渐恢复正常。在评价手术效果时,张先生高兴地说:“手术后如往常一样,感觉又活了过来,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临床科研两手抓,为新院区培养人才
科室的发展关键在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胃肠外科医护团队更是重中之重。为达到此目标,我院胃肠外科自2019年起开始持续不间断地每周安排科室业务骨干讲课,进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内容包括最新指南、规范、专家共识、胃肠肿瘤治疗国际最新进展及医院通知文件等等,使整个科室在学习氛围上蔚然成风,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持续提升。截至目前,胃肠外科共有医生26人,其中主任医生、教授1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9人;博士7人,留美博士后1人。研究生导师8人。
据了解,胃肠外科擅长胃癌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治疗、胃癌的规范化根治手术及快速康复治疗技术、胃及小肠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规范化治疗、减重和代谢疾病的外科微创治疗。同时擅长大肠癌的规范化治疗、结直肠癌、肛管癌的腹腔镜手术、低位直肠癌的高难度保肛手术、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CME、直肠癌TME、ISR手术、大肠癌快速康复技术以及胃肠造口与伤口的管理技术,具备经验丰富的大肠癌多学科诊疗(MDT)团队。
朱建伟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即将带队入驻南通附院东院区。届时,东西院区,并驾齐驱。新院区将形成以胃肠道恶性肿瘤、间质瘤、肛肠、减重为方向的亚专业组,同时开放床位100张,这将明显改善胃肠病人的住院情况。他表示:“新院区启用使命重大,胃肠外科团队将借助更好的医疗环境,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认真对待每一位前来诊治的同胞,让患者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顶尖的技术服务。”
(供稿:顾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