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介绍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62年,是国内较早建立和开展放射免疫体外检测及核素扫描的科室,目前我科主要开展放射性核素功能显像及放射性核素治疗项目。截止2024年12月,东西院区科室分布三处总建筑面积约1400余平方米,正式职工16人,博士2人、硕士(含在读)7人、本科7人,硕士生导师1人,医师组8人(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技术组5人(主管技师兼生物医学工程师1人、技师兼物理师1人、技师3人),护理组3人(主管护师3人),具有较为完备的医学、技术、护理、医学工程等人才队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通大附院)核医学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以肿瘤检出、诊断、分期、疗效评价为工作核心的临床平台科室,承担全院的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作,是南通大学医学院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级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联盟理事单位,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和肿瘤学分会、江苏省医师协会、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淋巴瘤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专委会、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核医学质控中心等委员单位,南通市医学会核医学学组副组长单位。
(1)病源病种 通大附院核医学科在多种肿瘤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以肿瘤检出、诊断、分期、疗效评价为临床工作核心,主要以PET/CT显像检查用于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及胆道癌、胰腺癌、食管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等各常见瘤种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后再分期和疗效评价、以及放疗生物靶区勾画等;以SPECT或SPECT/CT进行全身骨扫描、肾动态+GFR显像、甲状腺显像、甲旁亢甲状旁腺断层显像、负荷/静息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唾液腺显像、异位胃黏膜显像、131碘全身显像、肝胆动态显像以及131碘甲亢治疗、89锶肿瘤骨转移治疗等共20多项核素检查及治疗项目;在省内率先开展基于18F-FDG PET/CT评估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在市内首先开展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8F-PSMA PET/CT显像、瑞加诺生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18F-氟多巴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等临床研究;同时联合介入科、呼吸内科支气管镜中心开展了125碘粒子植入治疗等多种肿瘤核素治疗项目。另外,Aβ-PET、Tau-PET显像评估神经退行性病项目已进入临床应用前期流程,90Sr-90Y敷贴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项目正在积极规划筹备中。
(2)设备设施 核医学科拥有先进的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和放射性药物III类证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即开创了PET/CT临床应用新纪元、GE首台Discovery 710 治疗指导型PET/CT,其采用最高端的256个PET探头配置(采用一系列硬件创新和前瞻性科技,实现衡准定量,全身高清低剂量快速PET成像),同机配置64排128层高端CT系统(采用全新视网膜探测器和高清低剂量技术),能够同时进行全身PET、CT检查,提供高精准的融合影像,提高图像质量并降低患者扫描辐射剂量,在大大提升了诊疗准确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安全性。西门子Symbia Intevo Bold SPECT/CT,配备了具有业界最佳灵敏度和信噪比的AutoForm准直器,其高能准直器灵敏度更是达到了135 cpm/μCi,在碘-131扫描中具有尤为优越的性能;搭载24排16层螺旋CT,具备行业内最佳CT分辨率,解剖定位更清晰,其独有的高清刻骨技术,为临床提供了超高清的断层图像,助力于骨骼病变的精准诊疗;同时搭载粒子植入及放疗定位规划平台,具有全核素精准定量功能,使核医学科的诊疗一体化迈向了新征程;同时还内置心电门控,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采集时间,提升了患者检查的舒适度,实现临床诊断定性-定量一体化模式。核医学科还另外配置有GE公司SPECT 1台、多功能双联及单联通风橱3台(套),还有表面污染仪、放射性活度计、gamma(γ)射线计数器、离心机、电子天平等仪器。北京麦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优化了病人管理和服务,支持临床决策、科研及教学,促进科室管理和质量控制,最终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3)学科特色 核医学科以项目带动学科发展,注重与临床科室合作,建立特色肿瘤分子影像诊疗平台:① 甲状腺疾病诊疗一体化,与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密切合作,甲状腺显像、甲状腺摄碘率、甲亢131碘治疗、甲状腺癌大剂量131碘治疗等是核医学科诊治一体化专科特色。 ②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尤其淋巴瘤,依靠18F-FDG PET/CT精准全身评估,实施精准诊治,疗效及预后明显改善,评估效能明显优于多部位CT或MRI增强。 ③ 前列腺癌分子影像诊疗平台,依靠PSMA/FDG双显像剂、与泌尿外科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前列腺癌特异性显像和治疗等临床研究工作。 ④ 神经疾病中心癫痫责任病灶的定位、帕金森综合征(PS)及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程评估等,依托[18F]FDG、[18F]FDOPA、[18F]Aβ、[18F]Tau等多种显像剂PET/CT检查,以及和异机MRI图像融合综合评估,核医学科积极参与相关疾病的诊治。 ⑤ 核医学科另外还全方位深度参与风湿免疫科、乳腺疾病中心、肺癌、胃肠道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项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诊疗全过程。
(4)学术交流 为了更好的推动SPECT/CT、 PET/CT在临床中的应用,由江苏省医学会主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江苏省第十六次核医学学术会议暨核医学科参与MDT的价值定位与作用学习班于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南通举行。2023年7月8日由西门子公司主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承办的核医学进展学习班在南通市绿洲国际酒店举行,邀请省内多位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学术交流。积极探索并深度参与多学科诊疗(MDT)创新团队诊治模式,以疾病为主线,整合院内优质力量,打破学科壁垒,将传统的单科治疗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新模式,联合开展重大疑难危重疾病的协作攻关,构建了一套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链条一体化防治体系;另外,每年还积极参与院内外会诊、公开教学活动(如院级病例讨论等);整个参与过程亦是促进专科交流、培育专科发展、扩大专科影响、提升专科实力的重要过程,提高了广大院内外医疗届人士以及人民群众对PET/CT临床应用的认识,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高度赞扬和积极支持。此外,每年全国、省市级核医学专业会议,组织人员积极投稿、参与学术交流,尤其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年会全面展示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的最新成就,不仅能够让与会者了解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还能够激发更多科研人员的创新灵感和合作意愿;近三年全国年会均有较多投稿并被录用,2024年在郑州进行的全国年会上更是有大会壁报交流等新的突破,促使我们紧跟国内外核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进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在机遇和挑战中促使我院核医学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5)临床科研 近五年核医学科先后参与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建设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南通市社会民生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 15篇,最高中科院一区IF 10.6)。获得江苏省抗癌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5),南通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3),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三等奖多项(排名均为第1)。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6)教学工作 通大附院核医学科承担南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夜大本科等核医学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学工作;承担多个学校的影像诊断、影像技术本科生见习、实习轮转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作为南通大学医学院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级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施“模块式一体化管理”培训模式,以岗位胜任力培训为核心,以分类分层培训为路径,以模块化培训为手段,实现分层递进、螺旋上升、顶岗负责、强化督导。截止目前接收核医学专业住培(专硕)学员12人次,执业医师考试、规培结业考试及技能考核等首次考试通过率均为100%;接收非核医学专业住培学员累计200余人次。接收基层医院进修人员3人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尽管核医学在上游核技术领域、中游放射性药物研发、下游临床应用都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发展前景十分令人期待,但当前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将厚植“五心”(爱心、耐心、匠心、雄心、恒心),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服务有温度、诊疗有精度、专业有高度、响应有速度”的科室发展愿景,对标“医、教、研、管”四核驱动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打造一支凝心聚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核医学科团队,为人民群众健康、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