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日记56
2月21日23:30
重症医学科护师朱志红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今天病房收治了几个病危的新病人,心电监护,使用无创呼吸机,采集血标本,留置各管道,补液治 疗……床旁都是医生护士们争分夺秒的身影。
我看护的病人中有位使用无创呼吸机,24小时监护的病危病人,由于病情加重,在床上翻身对他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晚上六点给病区病房发放好晚饭,我便去他的床位上喂饭,“爷爷,今晚除了米饭还有粥,我都给你拿了一份,你看你喜欢吃什么?晚上喂你多吃点。”爷爷摆摆手,示意不要吃了,他不饿。
“我看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你中午就吃了一点,怎么会不饿呢?”我一边说着一边摆放好床旁桌,帮爷爷取下呼吸机更换为双鼻塞吸氧,呼吸机刚拿下来五分钟,爷爷的氧饱和度就下降到82%,我立刻将他无创呼吸机带上。考虑到爷爷的情况,我便将饭和菜分成了三份,然后边看监护仪上的指标边喂他吃饭,吃完一小份就带上呼吸机休息一会再吃,看他吃饭津津有味的样子,哪里是不饿,真的只是不想麻烦我们。半个小时的喂饭最终吃完了一小碗粥和一半碗的菜。吃好饭帮他翻个身拍拍背,隔壁床的叔叔对爷爷说:“老爷子这样才精神,这姑娘真有耐心,在你床边忙了这么久。”我对他们说:“有什么需要就和我们说,在这里,我们就是你们的家人。”
由于是重症隔离病房,病人家属送生活物品也极不方便,所以当病人面纸,牙刷之类的生活物品紧缺时,我们都会在自己的医护群里征集带过来。今天交班时还看见接班的组长带来了一包包削好皮切好片的苹果,她说:“这里好多老人不吃苹果是因为他们觉得不方便,病房里戴着护目镜和面屏,切片不太容易,我就在住所那边把苹果切好带过来。”
在这里,我们就是病人的家人,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病人,在这里,职责与温度同行。

战地日记57
2月22日20:30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侯亚玲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转眼,来武汉已经20天了,白班夜班规律地交替着,提前1.5小时坐上班车向医院奔去。“来,先测 体温!”清洁班的老师坚守着第一道关卡,工作鞋沐浴在紫外线下,防护服已经分类放置好。换衣服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来,我帮你弄。”“我再给你检查一下,这里还需要再固定一下。”“眼镜擦拭过了吗?我帮你!”“OK,可以了,我给你写上名字。”来自江苏的小伙伴们,20天前咱们并不熟悉,现在的我们,拧成了一股绳。
进入病房,我首先去看看29床的阿姨,之前她呼吸不好,需要机械通气支持。阿姨见我来了,主动和我点头,她已经换上导管吸氧了,和前面有好转。我上前给她整理好监护仪导线,记录好生命体征,对她做了个比心的手势。
隔壁床的红衣小姐姐明天要出院了,今天的她的话分外多了,她和我说起她的家,说回家后想做的事情。转过来她问我,你家在哪里?我告诉她我的家在南通,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们相约,等武汉疫情好了,来南通看看。
病房里气氛融洽又欢快,连阿尔海默症的老奶奶也看着我们呵呵笑着。“我们共饮长江水”,武汉的亲人,别怕!兄弟姐妹们一直在你身边,加油!

战地日记58
2月22日20: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冯健(队长)
工作地点:黄石中心医院
今天是来黄石的第十二天,队员们经过前期的紧张准备,进入各病区后和当地医务人员良好对接,整个援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队员们很快适应了现在的工作状态。今天特别开心的是,后方医院各科室联合行动,做了个通大附院本部,援武汉医疗队,援黄石医疗队的三方视频连线。会上高书记、施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慰问了医疗队,对我们提出要求的同时,也致以美好的祝愿。队员们在视频中看到后方的亲人,非常激动,情绪高昂,纷纷表达不畏艰苦、战胜疫情的决心,以及医院对我们关心爱护的感激。视频中看到了先期去武汉的医疗队员,他们比我们早九天出发,应该比我们更辛苦,视频中他们服装整齐,精神饱满,我们也倍受鼓舞。

今天的黄石阳光明媚,天气很好,真想摘掉口罩深吸一口新鲜空气,相信这一天不会让我们等太久。纪律要求我们不能单独离开酒店,但是酒店范围还是比较大的,而且附近有山有水,风光不错,是个散步放松的好去处,队员们还拍照留念,这算是戴着口罩春游吗?!

战地日记59
2月21日20: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陈宇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今天又是下午两点到七点的班,从穿防护服开始到回到驻地,已经八点半了,一上班就参与到病人抢救中,协助插管,置股静脉,一切稀松平常的操作在几层防护衣,手套,护目镜,面屏的面前都显得尤为生疏,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如此反复,好不容易病人稳定了,一坐下来,一股热气从防护服里往上涌,随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相视一笑。
回到驻地,看到门把手上挂满了饭菜,包子,心里一暖,队友怕我第二天早班吃不消,又给我塞了一个包子,留着吃早饭,虽然上班的时间很苦,下班到吃上饭得有9个小时,但是来自团队的关心总让人觉得一切都值得。尤其是湖北的老师更是把最高的礼遇都给了我们,感谢我们千里迢迢来支援她们,今天上班的时候跟一个老师聊天才发现,她也是其他医院调过来的,2月1号就来了,坚持了20天,每天上班都要步行20分钟上下班,8个小时的班,从当初一身护士服,一个外科口罩赤手空拳上阵,到现在包的密不透风,她言语之中充满了感谢,当时鼻头一酸,我们真是应该早点来……

战地日记60
2月22日20:00
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赵华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在隔离病房值班的美护们,有一些是年轻的小姑娘,她们不仅要给病人输液,在特殊时期请不到护工的情况下,还承担起照顾病人生活起居、打扫卫生的工作。

今天我在隔离病房查好房已是中午,病区里的一名年轻护士,给病人派发好午餐后,太过劳累,又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不能进食、不能看手机,只能静静地坐在走廊的空床边稍作休息,刚坐下没多久,就又被病房中的铃声唤起,她立马打起精神急急地往病房奔去。
90后的小姑娘,还是向父母撒娇的年龄,肩上却挑起了不同于同龄人的重担。黄石的医护同仁你们辛苦了,江苏医疗队的到来,将与你们并肩战斗,我们一起加油!

战地日记61
2月23日20:00
急诊监护病区主治医师姜岱山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我们ICU病房的9床患者,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病情好转,今天的终于达到了转至普通病房的标准了。上午查房的时候,中大医院的李卿主任查看病情后认为可以转出,我们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非常激动和高兴,纷纷向患者祝贺。

诚然,美丽的城市被疫情夺走生机,无数的生命因病毒失去色彩,但是我们绝不像病魔低头,绝不放弃每一丝生的希望,全力抓住渴望的双手,春天就要来了,曙光就在眼前!

战地日记62
2月24日10: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邹莉莉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工作五小时,凌晨1:00多回到酒店,一切整理完毕,躺到床上一看已经快凌晨三点,身体的疲惫催促我快点休息,可班上发生的一件暖心的事,让我久久无法入眠。
我所在的病区是危重病区,14位患者,其中5位病危,其他都是病重。11床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爷爷,有脑梗,右侧肢体偏瘫,不能言语,留着尿管,吸着氧气,住院已有半个多月了,病情已有好转。也许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住院时间长,补液量多,爷爷渐渐情绪变得烦躁,不配合治疗。
20:00我去给老人喂药,我拍着他的手边安抚道:“爷爷,你乖乖把药片吃了吧,你已经好很多了,再加加油,我们就可以回家了!”说着我将药放入老人嘴里,用注射器给他喂水,老人还算配合,嚼着把药片吃掉了,我很开心,正想着也没那么不好搞定啊。可就在这时,也许是药太苦了,爷爷开始不耐烦,扯输液管和吸氧管,我怎么劝都不听,我只好叫来当地的护士用家乡话跟他交流。
爷爷还是在床上扭动,不停地拉扯被子和各种管道,在一次次劝说失败后,我们想到了用家属视频通话这一招。当患者看见视频中的女儿,听到女儿喊爸爸时,突然睁大了眼,挥舞着左手,呜咽着声音,表达着他激动的心情。女儿不停地说,爸爸,看见你真好,我们已经很久没看见你了,多亏护士们啊!你一定要乖乖听话,听医生的话,听护士的话,我和哥哥在家等你回家,妈妈也挺好的,在家晒晒太阳,等着你回家照顾你呢……爷爷在女儿的劝说下,从开始一个劲儿摇头,慢慢改为点头,情绪变得平稳,我们慢慢给老人接上了氧气、输液管,也盖好了被子,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心潮澎湃,情绪激动,深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强大的能量!
我想我们医患一家,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一起打败病毒的日子还远吗?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