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战地日记:职责与温度同行
发布时间:2020-2-25 阅读:2839次

  战地日记55

  2月23日22:3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俊(队长)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22日是和亲人见面的日子,通大附院党政领导、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业务科室负责人、医疗队队员家属代表和通大附院驻黄石医疗队、驻武汉医疗队一起进行远程视频连线。高书记代表院领导班子和全院干部职工对我们援湖北全体医疗队员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对我们前段时间的工作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也对后续援鄂医疗任务提出了要求,通大附院永远是医疗队最坚强的后盾,对队员家庭的日常生活给予全力关心照顾,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今日病区出院一人,转出一人,截止目前,已有8位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后顺利出院。目前病区在院病人45人,其中病危6人,病重39人。病区收治的一位患者,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史,入院时三系明显减少,病情危重,在这特殊时期,病区为其积极联系进行了院内大会诊,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治疗方案;护理组也根据患者的特殊病情进行了特别护理,由于隔离病区没有家属陪同,也没有护工,与患者多一次近距离接触就多一次被感染风险,但护士姐妹们毫无退缩、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该患者的日常生活照料。对于她们来说,照料病区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早就成了额外的“常规动作”。

 


  战地日记56

  2月21日23:30 
  重症医学科护师朱志红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今天病房收治了几个病危的新病人,心电监护,使用无创呼吸机,采集血标本,留置各管道,补液治 疗……床旁都是医生护士们争分夺秒的身影。

  我看护的病人中有位使用无创呼吸机,24小时监护的病危病人,由于病情加重,在床上翻身对他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晚上六点给病区病房发放好晚饭,我便去他的床位上喂饭,“爷爷,今晚除了米饭还有粥,我都给你拿了一份,你看你喜欢吃什么?晚上喂你多吃点。”爷爷摆摆手,示意不要吃了,他不饿。

  “我看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你中午就吃了一点,怎么会不饿呢?”我一边说着一边摆放好床旁桌,帮爷爷取下呼吸机更换为双鼻塞吸氧,呼吸机刚拿下来五分钟,爷爷的氧饱和度就下降到82%,我立刻将他无创呼吸机带上。考虑到爷爷的情况,我便将饭和菜分成了三份,然后边看监护仪上的指标边喂他吃饭,吃完一小份就带上呼吸机休息一会再吃,看他吃饭津津有味的样子,哪里是不饿,真的只是不想麻烦我们。半个小时的喂饭最终吃完了一小碗粥和一半碗的菜。吃好饭帮他翻个身拍拍背,隔壁床的叔叔对爷爷说:“老爷子这样才精神,这姑娘真有耐心,在你床边忙了这么久。”我对他们说:“有什么需要就和我们说,在这里,我们就是你们的家人。”

  由于是重症隔离病房,病人家属送生活物品也极不方便,所以当病人面纸,牙刷之类的生活物品紧缺时,我们都会在自己的医护群里征集带过来。今天交班时还看见接班的组长带来了一包包削好皮切好片的苹果,她说:“这里好多老人不吃苹果是因为他们觉得不方便,病房里戴着护目镜和面屏,切片不太容易,我就在住所那边把苹果切好带过来。”

  在这里,我们就是病人的家人,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病人,在这里,职责与温度同行。

 


  战地日记57

  2月22日20:30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侯亚玲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转眼,来武汉已经20天了,白班夜班规律地交替着,提前1.5小时坐上班车向医院奔去。“来,先测  体温!”清洁班的老师坚守着第一道关卡,工作鞋沐浴在紫外线下,防护服已经分类放置好。换衣服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来,我帮你弄。”“我再给你检查一下,这里还需要再固定一下。”“眼镜擦拭过了吗?我帮你!”“OK,可以了,我给你写上名字。”来自江苏的小伙伴们,20天前咱们并不熟悉,现在的我们,拧成了一股绳。

  进入病房,我首先去看看29床的阿姨,之前她呼吸不好,需要机械通气支持。阿姨见我来了,主动和我点头,她已经换上导管吸氧了,和前面有好转。我上前给她整理好监护仪导线,记录好生命体征,对她做了个比心的手势。

  隔壁床的红衣小姐姐明天要出院了,今天的她的话分外多了,她和我说起她的家,说回家后想做的事情。转过来她问我,你家在哪里?我告诉她我的家在南通,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们相约,等武汉疫情好了,来南通看看。

  病房里气氛融洽又欢快,连阿尔海默症的老奶奶也看着我们呵呵笑着。“我们共饮长江水”,武汉的亲人,别怕!兄弟姐妹们一直在你身边,加油!

 


  战地日记58

  2月22日20: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冯健(队长)
  工作地点:黄石中心医院

  今天是来黄石的第十二天,队员们经过前期的紧张准备,进入各病区后和当地医务人员良好对接,整个援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队员们很快适应了现在的工作状态。今天特别开心的是,后方医院各科室联合行动,做了个通大附院本部,援武汉医疗队,援黄石医疗队的三方视频连线。会上高书记、施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慰问了医疗队,对我们提出要求的同时,也致以美好的祝愿。队员们在视频中看到后方的亲人,非常激动,情绪高昂,纷纷表达不畏艰苦、战胜疫情的决心,以及医院对我们关心爱护的感激。视频中看到了先期去武汉的医疗队员,他们比我们早九天出发,应该比我们更辛苦,视频中他们服装整齐,精神饱满,我们也倍受鼓舞。

  今天的黄石阳光明媚,天气很好,真想摘掉口罩深吸一口新鲜空气,相信这一天不会让我们等太久。纪律要求我们不能单独离开酒店,但是酒店范围还是比较大的,而且附近有山有水,风光不错,是个散步放松的好去处,队员们还拍照留念,这算是戴着口罩春游吗?!

 


  战地日记59

  2月21日20: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陈宇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今天又是下午两点到七点的班,从穿防护服开始到回到驻地,已经八点半了,一上班就参与到病人抢救中,协助插管,置股静脉,一切稀松平常的操作在几层防护衣,手套,护目镜,面屏的面前都显得尤为生疏,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如此反复,好不容易病人稳定了,一坐下来,一股热气从防护服里往上涌,随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相视一笑。

  回到驻地,看到门把手上挂满了饭菜,包子,心里一暖,队友怕我第二天早班吃不消,又给我塞了一个包子,留着吃早饭,虽然上班的时间很苦,下班到吃上饭得有9个小时,但是来自团队的关心总让人觉得一切都值得。尤其是湖北的老师更是把最高的礼遇都给了我们,感谢我们千里迢迢来支援她们,今天上班的时候跟一个老师聊天才发现,她也是其他医院调过来的,2月1号就来了,坚持了20天,每天上班都要步行20分钟上下班,8个小时的班,从当初一身护士服,一个外科口罩赤手空拳上阵,到现在包的密不透风,她言语之中充满了感谢,当时鼻头一酸,我们真是应该早点来……

 


  战地日记60

  2月22日20:00 
  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赵华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在隔离病房值班的美护们,有一些是年轻的小姑娘,她们不仅要给病人输液,在特殊时期请不到护工的情况下,还承担起照顾病人生活起居、打扫卫生的工作。

  今天我在隔离病房查好房已是中午,病区里的一名年轻护士,给病人派发好午餐后,太过劳累,又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不能进食、不能看手机,只能静静地坐在走廊的空床边稍作休息,刚坐下没多久,就又被病房中的铃声唤起,她立马打起精神急急地往病房奔去。

  90后的小姑娘,还是向父母撒娇的年龄,肩上却挑起了不同于同龄人的重担。黄石的医护同仁你们辛苦了,江苏医疗队的到来,将与你们并肩战斗,我们一起加油!

 


  战地日记61

  2月23日20:00 
  急诊监护病区主治医师姜岱山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我们ICU病房的9床患者,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病情好转,今天的终于达到了转至普通病房的标准了。上午查房的时候,中大医院的李卿主任查看病情后认为可以转出,我们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非常激动和高兴,纷纷向患者祝贺。

诚然,美丽的城市被疫情夺走生机,无数的生命因病毒失去色彩,但是我们绝不像病魔低头,绝不放弃每一丝生的希望,全力抓住渴望的双手,春天就要来了,曙光就在眼前!

 


  战地日记62

  2月24日10: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邹莉莉
  工作地点:黄石中医院 

  工作五小时,凌晨1:00多回到酒店,一切整理完毕,躺到床上一看已经快凌晨三点,身体的疲惫催促我快点休息,可班上发生的一件暖心的事,让我久久无法入眠。

  我所在的病区是危重病区,14位患者,其中5位病危,其他都是病重。11床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爷爷,有脑梗,右侧肢体偏瘫,不能言语,留着尿管,吸着氧气,住院已有半个多月了,病情已有好转。也许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住院时间长,补液量多,爷爷渐渐情绪变得烦躁,不配合治疗。

  20:00我去给老人喂药,我拍着他的手边安抚道:“爷爷,你乖乖把药片吃了吧,你已经好很多了,再加加油,我们就可以回家了!”说着我将药放入老人嘴里,用注射器给他喂水,老人还算配合,嚼着把药片吃掉了,我很开心,正想着也没那么不好搞定啊。可就在这时,也许是药太苦了,爷爷开始不耐烦,扯输液管和吸氧管,我怎么劝都不听,我只好叫来当地的护士用家乡话跟他交流。

  爷爷还是在床上扭动,不停地拉扯被子和各种管道,在一次次劝说失败后,我们想到了用家属视频通话这一招。当患者看见视频中的女儿,听到女儿喊爸爸时,突然睁大了眼,挥舞着左手,呜咽着声音,表达着他激动的心情。女儿不停地说,爸爸,看见你真好,我们已经很久没看见你了,多亏护士们啊!你一定要乖乖听话,听医生的话,听护士的话,我和哥哥在家等你回家,妈妈也挺好的,在家晒晒太阳,等着你回家照顾你呢……爷爷在女儿的劝说下,从开始一个劲儿摇头,慢慢改为点头,情绪变得平稳,我们慢慢给老人接上了氧气、输液管,也盖好了被子,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心潮澎湃,情绪激动,深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强大的能量!

  我想我们医患一家,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一起打败病毒的日子还远吗?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