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我院从容应对医疗高峰
发布时间:2008-4-1 阅读:8373次

 

                忙碌的儿科输液室

               春季也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门诊楼大厅人头攒动

  春节刚过,我院就迎来了持续不退的就诊高峰——门诊量4428人次/日、住院总人数超过1400人/日、日手术量70余台次、日输液量1000人次以上。停车场车满为患,门诊大厅人头攒动,病区床位屡屡告急,很多科室超负荷运转。
  患者扎堆就诊既说明了百姓对医院的充分信任,也给医院工作带来了压力。院部竭尽全力合理配置资源,服务广大患者,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任劳任怨,勇担重任。目前,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得到了保证,尽管忙碌,但医疗秩序井然。以下是院报记者在临床一线采集的一组镜头。

               为了绿色通道的畅通
  2008年3月7日上午8时许,朱健华副院长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直奔急诊二楼。朱院长仔细询问了各个输液厅的安排情况,并对如何根据成人和患儿实际输液人数的变化及时调整作出了部署。同时,他果断决定:一旦需要,立即腾出空间,增设输液椅。设备科、总务科负责人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妥善安排。
  由于天气原因,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骤增,病区虽然加强了周转,但急诊抢救室仍然处于饱和状态。朱院长一行随后来到急诊抢救室,他看到的是一番井井有条的忙碌景象。朱院长关切地询问工作人员情况和患者的病情。护理部、门诊部、医务处负责人和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均赶到现场,大家团结一心、沉着应对,为分流抢救室内的滞留患者顾全大局、狠挖潜力。半个多小时后,滞留患者相继被护送离开,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和处理。

                死神也望而却步
  正月十五元宵节下午,危重病人最为集中的ICU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然而,让赵宏胜主任始料未及的是,已经人满为患的ICU很可能还要接受一个新病人。接到总值班电话的时候,本来只有6张固定床位的ICU已经加了一张床,再来一个病人的话,不但空间不够,而且医务人员也要超负荷工作。一时间,赵主任陷入了两难境地。据了解,正在手术室抢救的是一位年轻的孕妇,因严重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引起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来院时腹中胎儿已经死亡。医院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经过急诊科、妇产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等多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才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手术后,患者持续昏迷,而且出现了急性心衰和肾衰的表现,生命垂危。这位姑娘才二十一岁,花一样的年纪呵,难道就这么看着她逝去吗?赵主任将患者的情况在科室里一说,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赵主任,您发话吧,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能克服。”“我们把抢救车移个位置,估计也能挤得下。”“我这个礼拜就不休息了吧,等忙过这一阵再说。”听到这样真切的话语,赵主任心头一热。
  三天后,病魔终于在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的医护人员面前败下阵来。这位年轻的孕妇成功脱离危险期,转入妇产科病区进行后续治疗。

                我们替患者想到了
  3月11日是个星期天,上午9点刚过,正在家中休息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曹茂红突然接到电话,“门诊病人爆满,顾永健主任医师忙不过来,急需支援。”二话没说,曹主任放下电话就赶到医院和顾主任一起投入了“战斗”。等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曹主任抬头一看,已经是中午12点了。
  其实,像曹主任这样放弃休息、增援门诊的专家几乎每天都有。为了缩短患者候诊时间,门诊部已经形成了一套根据挂号人数而弹性调节应诊专家力量的常规制度。每天一上班,门诊部工作人员就会来到各专科门诊巡视,如果发现挂号患者较多、预计等候时间偏长的情况,就会立即联系相应专科,请科室调度医生支援。
  这种人性化的服务举措,使得就诊流程越来越方便快捷。一切能提高就诊效率的细节,我们都替患者想到了。

                把方便留给患者
  我院门急诊停车场有150个停车位,但每天却要负担两千多辆过往车辆。为了方便患者,在保卫科的倡导下,医院职工的开车族们纷纷响应,将车子停到离门诊较远的南区停车场,把门急诊和院内停车场让给患者。
  连续的就诊高峰也给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包括科长在内的所有保卫人员,甚至机关的两位女同志都全部下到一线维持秩序。

  
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让患者一事为难。面对平均每日4000多名就诊患者,全院上下全力以赴、积极应对,齐心协力保证了就医秩序和医疗安全。我院的白衣天使们在就诊高峰的压力下,用奉献和爱心向患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