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桑给巴尔:手术切口险些要了22岁女性的命 |
中国医生成功施救再获当地同仁赞誉 |
发布时间:2022-2-11 阅读:5816次 |
“DR. Yang is our gold and angel.”(杨医生就是我们的金子及天使。)近日,22岁玖玛(化名)从桑给巴尔最大的医院纳兹莫加医院出院回家,开心地与中国医生杨晓清合影留念。就在近一个月前,刚刚当上妈妈的她险些因剖宫产切口感染丢了性命,正是杨晓清与当地医生不离不弃,挽救了她的生命。
刚做妈妈,剖宫产切口严重感染难愈合 玖玛是个活泼开朗、满面笑容的桑给巴尔青年女性,不到一个月前她迎来了爱情结晶,在当地医院剖宫产顺利分娩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可术后第二天就开始发热,术后第四天,她的腹部切口因感染而全层裂开,肠子等内脏暴露于腹腔外,这让她原本喜悦的心情立即变成了紧张惊恐。 由于当地医院条件限制,夜间玖玛被紧急转运到了桑给巴尔最大的医院纳兹莫加医院,但医院手术条件及设备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仅相当于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医疗条件,器械设备极其短缺。纳兹莫加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立即对她进行了清创及二次的缝合,可术后第五天,她腹部的切口再次因为严重感染出现了全程裂开,而且腹部组织水肿僵硬,再不控制好切口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不畏挑战,中国医生巧手缝合裂开的切口 正在当地医生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们向中国江苏第31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杨晓清求助。杨晓清随即来到患者的身旁详细了解病情,看着年轻面容下的焦虑与担心,杨晓清暗自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她:“别害怕,丫头,相信有我们中国医生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杨晓清认真检查了患者因感染而裂开的切口、裸露的子宫及肠管,考虑到患者的感染暂未导致子宫缝合切口的裂开,而产后的子宫较大且血运丰富,腹部二次裂开的组织僵硬水肿,导致切口无法遮掩内脏器官。杨晓清紧急将情况与国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普外科专家沟通,随后为患者急诊缝合处理,尽最大可能保护患者的子宫及缝合切口。 顾不得吃午饭,杨晓清立即开始了手术,由于当地医生缺乏,手术仅安排了一名医学生作为助手。杨晓清小心翼翼地拆除每一针缝线,依次用生理盐水从里到外反复冲洗、擦净脓液,用刀片清除坏死组织,直至整个创面呈现新鲜血红色。杨晓清采用先四周后中心的减张缝合方法,最大程度地缝合切口,唯恐留下缺损导致术后腹壁疝口的形成。由于当地没有负压引流管,杨晓清则用导尿管自制、皮下乳胶手套自制皮片进行充分引流。近三个小时后,手术成功结束,一旁围观的医生及护士均不由自主地伸出了大拇指:Chinese doctor is wonderful!
风雨无阻,成为患者“特护” 玖玛的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术后的换药及诊疗、护理极为重要。杨晓清不仅为她精心制定了抗感染方案,而且也成为了她的“特护”,每天两次为患者换药。经过14天风雨无阻的精心的诊疗及护理,玖玛切口愈合非常好,术后体温一直正常,14天后拆线,顺利出院。 出院当天,玖玛饱含热泪,紧紧抓住杨晓清的手用当地语言重复说着感谢,杨晓清也用中国医生精湛的医术及温暖亲切的关怀赢得了当地医院所有妇产科医生的尊重及信赖。杨晓清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都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从第一次看到患者满面泪痕,到今天看到她自由活动开始面露笑容伸手问我要巧克力糖果,这样的感觉可能正是作为医者所最希望的那种温暖,也是中非友谊的最好见证。” 近一段时间,桑给巴尔当地疫情防控不容乐观,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2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中国江苏第31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将个人的困难、艰难、疫情风险置于身后,将“不畏艰苦、大爱无疆、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带到非洲大地,为中非友谊贡献着中国江苏的力量。 (供稿:中国江苏第31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