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白衣使者情洒边陲 |
|
发布时间:2008-7-14 阅读:5333次 |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院先后有30余名医护人员承担援疆、援外、援藏和支边任务。前不久,我院第五批援疆干部在圆满完成了为期三年的援疆任务后凯旋——
呵护生命 作为我院此次援疆对口单位的伊犁自治州友谊医院,医疗水平与内地大城市的医院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援疆干部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理念,让这座医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年前仅有10名医护人员的友谊医院放疗科一直是冷冷清清,而当地的肿瘤患者或到乌鲁木齐,或到遥远的内地大医院进行放疗。我院援疆干部施健挂职友谊医院放疗科主任后,成功改变了这形成已久的医疗格局。调配其他科室医疗骨干、选拔优秀毕业生、购置设备,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施健重组放疗科,并制定出科室内部规章与科室三年发展规划。有了人才,有了技术,昔日门前车马稀的放疗科如今成了最为繁忙的科室,肿瘤患者从此不需再千里跋涉去外地了。 挂职友谊医院心血管介入科副主任的王政华主任医师,成了最忙碌的人。由于当地群众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有些重症患者会因为不及时治疗而死亡。为了抢时间救治病人,在开始的一年半时间里王政华干脆就住在医院的宿舍,手机24小时开通。前年春节后的一天凌晨,一名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汉心功能严重衰竭,心率高达每分钟170次,随时有生命危险。王政华紧急赶到抢救室,果断地对其进行临时起搏器保护下的同步电复率治疗,老人的心率很快降了下来,一周后自己走着回家了。
播撒仁爱 我院的援疆干部不仅以精湛的医术给伊犁百姓带来健康,作为白衣使者更是将一颗颗仁爱之心播撒在这边陲小城。 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徐瑞容,挂职友谊医院副院长。就在援疆医疗小组抵达友谊医院后不久,作为组长的徐瑞容了解到当地有11名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徐瑞容在向院党政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时,他自己开始资助两名儿童。随后,我院决定与其余9名儿童结对帮扶,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12岁的卢欢欢是徐瑞容资助的一名女孩,三年来,小欢欢每逢周末都会与徐瑞容团聚,说说一周来的学习成果,聆听徐伯伯的教诲。懂得感恩的小欢欢每次来到徐瑞容的宿舍时都会帮着收拾屋子,有时自己动手做些小礼物赠给恩人。每当徐瑞容的妻子去伊犁探望时,也不忘给小朋友带些礼物。小欢欢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就在徐瑞容结束三年援疆工作即将归来时,小欢欢以优异的成绩开始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临行前,受资助的儿童与家人一起送徐瑞容直到机场,卢欢欢抱着徐瑞容舍不得放开,向来坚强的徐瑞容也流下了热泪。 三年里,发生在援疆干部身上的爱心故事不计其数,虽然此时他们身在南通,但爱心故事没有结束。援疆干部都已作出决定,资助他们直到大学毕业,以后还会联系身边的好心人资助更多需要关爱的贫困儿童。
践行精诚 我院作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以“大医精诚,以宏慈善”作为院训,援疆干部克服气候、环境、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身体力行,践行大医精诚的古训。他们在伊犁兢兢业业地工作,毫无保留地带教,不仅给医院带来了新技术、新气象,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援疆干部曹飞,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带领友谊医院的医护人员数十次成功抢救危重病人,完成了170多例手术,其中包括5例高难度的中央型肺癌的袖式或双袖式切除术,填补了伊犁州该项手术的空白。骨科赵剑在科室里开展了友谊医院首例前路齿状突骨折复位固定术等手术,使该院的骨科诊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果说援疆干部是一个团队,那徐瑞容就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在三年前援疆医疗小组出发时,我院任命徐瑞容为组长,援疆干部有困难就找他。发现抗菌素使用不规范,徐瑞容将我院抗菌素使用规范贯彻到友谊医院的临床工作中;起搏器安装不规范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王政华亲自示范正确安装方法,并在全院范围开展心肺复苏讲座。小至某种药物的使用,大至医疗制度的规范执行,在援疆干部的指导下,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到达伊犁最初的日子里,由于民族风俗、工作习惯等原因,援疆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有些误解和矛盾,小组成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向徐瑞容汇报情况,作为副院长的他在进行沟通协调后,误解消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对友谊医院来说,留下的是大医精诚的财富,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理念就是医院发展的动力;而对于援疆干部来说,这三年有着非凡的人生意义,“我从未如此领悟自己这一袭白衣的神圣价值,能来到西北边陲,能为伊犁各族人民的健康服务,能为建设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此生的自豪。” 施琳玲 邵勇林 王金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