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心向党 | 马利民:在技术的精进中践行使命 |
|
发布时间:2022-11-16 阅读:22342次 |
2022年7月的一天,新疆一男子患肾肿瘤,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不远万里,从大漠边关到濠河之滨,打“飞的”来南通求医。这位48岁的患者来自新疆伊犁,今年6月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双侧肾肿瘤,新疆当地医院要求左侧和右侧分次手术,左侧肿瘤较大可能要做开放式手术,男子四处打听治疗方法,其在伊犁新华医院的妻子向他介绍了几年前来当地做医疗援疆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马利民。 “马主任医疗援疆时与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虽然已过了好几年,但马主任直到现在还在热情帮助我们。”与马利民取得联系后,马利民告诉他们,通大附院拥有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施微创手术,他们立即从新疆飞往南通就医。 2018年夏天,马利民作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第九批下半期的援疆专家之一,赴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开展援疆任务。在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马利民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在当地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并与当地医护同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新疆的自然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我们亲如一家。” 新疆,于马利民而言,早已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那里有他的倾情付出。 虽然马利民早已回到南通,但南通和伊犁两地的医疗交流一直没有中断。三年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通过接收多名新疆骨干医师进修,马利民再回新疆进行业务指导,因受疫情影响还采用线上形式开展“云课堂”“云会诊”等,不断地给新疆当地医院输送新知识新技能和,持续做好临床医疗“传帮带”工作。这场跨越山海不远万里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最终很成功。全程手术仅历时3小时,出血量不足100毫升,双肾脏总阻断时间约半小时,充分体现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技术优势。患者术后第2日即正常进食,术后第3天正常下地。 早在2020年1月2日,在马利民的带领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成功完成了首台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以马利民为主的机器人手术团队作为通城首次开展机器人手术的泌尿外科团队,首战上阵就选取了“前列腺癌根治”这一高难度手术。患者张某PSA>20ng/ml,属于高危前列腺癌,且76岁高龄,手术风险较大。在马利民的操作下,整个手术过程流畅,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出血量极少,无需输血,麻醉苏醒后安返病房。 与常规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恢复起来更快。但是对手术者要求很高,需要手脚高度协调。至此,通大附院泌尿外科踏上了机器人手术新时代。正是马利民团队和泌尿外科全体医护持之以恒的逐梦之旅,开创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一片新的天地。近三年来,尽管受疫情影响,马利民率领的团队机器人手术量突破600台,并开创了机器人单通道等新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微创、更高质量的手术。 马利民表示,泌尿外科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科室,泌尿外科医生不仅要像胸外科、神经外科医生那样致力于外科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临床范畴同样也是耕耘地。以前列腺癌为例,手术治疗仅占据前列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的十分之一,药物治疗、筛查、穿刺、靶向、免疫治疗等非外科治疗环节仍要由泌尿外科的医生负责组织管理。 至今,马利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一项,获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被评为2021年度附院人物百十佳之“十大临床技术之星”。 每周一,马利民都会在天蒙蒙亮时就到医院,将当天会诊病人资料一一过目,7点开始查房,8点专家门诊,整个半天,马利民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很多患者专门奔着我来的,提前看好他们的资料不仅有助于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还能节省出时间看更多的患者,一般能加号40多号。忙完专家门诊,马利民还要准备当晚六七点的线上学术交流。 多年来,泌尿外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最大的优点是天天在检讨反思。” 在马利民的带领下,泌尿外科每周三早上6点45分举行一次半个小时的读书报告会,全科20多名年轻医生及研究生全体参加,分享和讨论临床及科研所获,共同商量一些疑难问题。马利民觉得,这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这些年来,科室的临床医疗水平成长很快,下一步,重点要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上狠下功夫,早日实现质的跨越式发展。 前不久,两大国家级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研究协助组(CBPHC)江苏—苏中示范基地、智能控压经自然腔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江苏—苏中培训基地双双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挂牌,为南通地区泌尿外科的发展搭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平台、资深专家传经送宝的舞台。马利民说,作为南通地区唯一的泌尿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技术引领始终贯穿科室发展的核心,11月底,他将举行个人线上手术直播会,邀请省内外的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学者点评,为南通乃至全省泌尿外科的发展共同蓄力。 (供稿:党委宣传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