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纪实|生命重地的战士——
发布时间:2023-1-12 阅读:3050次

  上午9时,急诊抢救室里里外外超负荷运转,入抢71人。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一周多。病人多、病情重是急诊抢救室一贯特点,而在“新十条”发布以后,这里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处境更加艰难。
  
病情重
  
据急诊医学科主任黄中伟介绍,近期入抢救室的多为重症,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明显增多,在社会面普遍感染新冠的情况下,整个收治结构也有所改变。
  
就在采访之时,120救护车送来一位昏迷的中年男性,进入抢救室后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此时病人血氧饱和度只有75%(正常95%以上),血气分析显示为二型呼吸衰竭,几分钟之后麻醉科医生赶到给予气管插管,随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诊蔡主任建议,在这段特殊时期,如果出现高热不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尤其是有合并呼吸、心脏、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还是应尽早来院就诊。
  
保人力
  
在急诊抢救室内,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等各部门主任全程和医护人员协同作战,进行全院调度,尽最快速度妥善安置病人至专科,以减轻抢救室病人囤积现象。
  
全院一盘棋。12月21日以来,医务部协调全院临床科室,抽调临床医生增援急诊50余人;护理部拆解4个护理单元,增援护士40余人。
  
苦,是真的苦,难,是真的难。
  
“有的医务人员一边上班一边掉眼泪,很多人倒下之后休息一天就主动要求返岗,她们说能顶一天是一天。”门急诊科护士长刘小琴声音嘶哑说。
  
真团结
  
小编真心不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宣传医护人员,但这就是通大附院随处可见的场景。他们团结、坚持、有担当,这就是他们此刻最真实的模样!
  他们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儿女,他们有通大附院的大家,同样也想照顾好自己的小家。
  不为讴歌,只为记录!不为颂扬,只为理解!
  (供稿: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