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喘不过气”——
发布时间:2023-3-1 阅读:5375次

  脊柱疾病大家都不陌生,有患者疼痛得严重影响生活,多处求医症状得不到改善。我院3D显微镜下颈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手术的开展,为他们带来了福音。
  
近一年来,73岁的王阿姨饱受下肢麻木僵硬的困扰。开始的时候,王阿姨以为只是年纪大了,也曾在多家外院就诊,可是治疗效果并不好,反而逐渐出现行走不稳和踩棉花感,十分影响王阿姨的正常生活。3个月前,症状愈发严重,患者双手握力下降,甚至无法完成用筷子夹菜和扣纽扣等精细动作。为此,王阿姨及其家人感到万分苦恼,为寻求更进一步治疗,王阿姨来到我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陈晓庆经过详细查体与颈椎核磁共振后,诊断其为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退变突出的椎间盘以及增生的骨赘向后突入椎管内,使得相应节段的脊髓长期受压,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等,严重时可导致瘫痪。脊髓型颈椎病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症状会持续加重,部分病人的症状加重进展较快。脊髓型颈椎病一经诊断,应当尽快手术治疗,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陈晓庆告诉记者,王阿姨的颈椎3-4和4-5两个节段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节段的脊髓,尤其是颈3-4节段椎间盘突出巨大,占据了椎管80%的空间,并向下方游离超过椎体上下径的1/2,如此广泛和严重的压迫使得脊髓已经“喘不过气”。因此,手术操作的风险和难度都极高。
  对于此类病例,经典的术式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通过广泛切除患者椎体腾出空间再切除巨大的椎间盘,这样可以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但是,这样的手术创伤会明显增大,同时严重破坏了颈椎的稳定性,术后钛网也可能会出现下沉,内固定松动的风险较高。
  根据科室对颈前路手术技术与经验的多年积累,陈晓庆提出可基于3D手术显微镜显露精准的优点,通过颈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手术,以最小的创伤,解除患者颈脊髓的压迫。借助显微镜的视野,通过狭窄的椎间隙,摘除巨大的椎间盘,而不破坏颈椎椎体的结构。
  
手术精准微创是病人的福音,但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晓庆带领团队详细研究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手术预案。术中,他们充分利用了3D显微镜清晰的术野画面,卓越的景深效果和变焦技术,将镜下减压和止血技术发挥到极致。不到一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第二天即下地行走,症状明显改善。
  陈晓庆介绍,自2020年我院脊柱外科引进最新一代3D手术显微镜后,已经在数百台复杂和高难度脊柱手术中得以应用,使得众多脊柱疾病患者更快地回归社会与工作。随着新技术的持续开展,科室将为更多脊柱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使病人可以重新享受美好生活,拥抱健康。 
  (供稿: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