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
这名纯粹而炽热的年轻人
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被无数人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通大附院人
如何用行动继续书写“雷锋”故事?
“感谢您让我在最无助的时候看到了希望!我会加倍努力奋斗,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人有用的人,也成为人群中一根照亮别人的蜡烛。”我院财务与运营管理处处长洪梅看到她资助的青海玉树贫困学生扎西巴毛写来的感谢信十分感动。
2017年,洪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有一些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需要社会帮助。“当时我个人捐了一些书卡,同时在想哪里有组织可以直接帮助这些孩子,我想加入。”在邻居的介绍下,她加入了南通开发区圆梦慈善连心社公益组织,开始定期帮扶家庭困难的孩子。目前,目前洪梅从一年级就开始定点捐款资助的6名青海玉树贫困学生,已经升至6年级,洪梅经常给他们寄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我做的真不算什么,只是尽一些绵薄之力。”洪梅告诉记者。
在洪梅的影响下,通大附院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和家属加入公益组织,助学队伍不断壮大。
2019年,洪梅牵头成立“通大附院宏善助学社”,通过社会公益组织为需要帮助的青海玉树贫困学子寻找“一对一”爱心帮扶人。截至目前,助学社有76名成员,点对点资助102名玉树孩子。
“我们经常会一起交流孩子学习情况,就和自己孩子一样。”洪梅笑着说,2023年新春,有同事收到被捐助孩子寄来的手写感谢信和图片,大家坐在一起看,内心既感动又欣慰。“这可能就是做公益给自己带来的一种幸福感和收获感。”
除了爱心助学,近几年,洪梅也跟随圆梦慈善连心社活跃在各类扶贫助困活动中。她组织支部党员群众,开展重阳节慰问孤寡老人爱心活动,深入社区为孤寡老人开展义诊和健康指导,捐赠过冬棉衣和重阳糕;与当地公益组织的“红马甲们”,走访看望百岁老人,帮老人测血压心率,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为他们送上关怀和温暖;她带领支部、科室成员走访慰问军烈属,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棉被等,提供健康宣传和饮食指导。
“我要感谢所有参与公益事业的好心人,是大家的爱让世界更美好!”多年来,洪梅始终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人,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公益组织,他们中有的是法官,有的是水果店老板,有的是饭店服务员。“钱多钱少无所谓,重要的是爱心无价。”
目前,洪梅带领的助学团队已聚集了114名爱心人士,募集爱心助学金30余万元,为147名贫困学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希望这份爱心能够不断传递下去,为更多孩子带去人生希望。”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里还有一群人,为数百个家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明壹助学。小儿内科李鹏程医生是这个项目的牵头人,在他的影响下,更多的医务人员加入到这个项目中。2014年至今,团队通过组织一对一资助为主、开展助学项目为辅的形式展开助学活动,与甘肃省会宁县当地助学志愿组织及共青团镇巴县委长期合作,主要对甘肃省会宁县及陕西省镇巴县、陕西省宁强县贫困学生开展助学工作。公益社目前拥有成员106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截至2023年2月份,该团队已资助贫困学生131人,开展助学项目8个。
(供稿: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