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肿瘤长满了肛门!这肛门留还是不留?
发布时间:2023-3-29 阅读:7572次

近日
我院消化内科ESD团队
为患有直肠环周肿瘤性病变的周先生(化名)
实施了历时9个小时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成功为其保住了肛门

  67岁的周先生近来一直被一个难以言齿的问题困扰着,大便次数不仅增多,且多次伴有出血。周先生感到异常后,急忙来到我院就诊。
  
检查结果并不理想,周先生患有直肠环周肿瘤性病变,更为糟糕的是,该病变自肛缘开始向上生长,一直从肛门长到直肠,范围广,且病变本身十分巨大,长11cm左右。若实施传统的外科手术,周先生的肛门难以保全,且人造肛门会对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如有一丝可能,我都想保住肛门!”周先生的保肛愿望十分强烈,为此我院消化内科主任陆翠华教授联合科室ESD治疗组为其进行会诊,试图想出一个万全之策。经过消化内科ESD组专家团队的反复斟酌及多学科会诊后,一致决定为其实施内镜下直肠黏膜剥离(ESD)治疗。
  
“ESD治疗是指在内镜下将病变粘膜从粘膜下层完整剥离的一种微创技术,能够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原有消化器官。但是像直肠肛门环周病灶ESD切除病例临床十分少见,这也是我院遇到的第一例患者。”陆翠华介绍道。
  
在征求周先生及其家人的同意之后,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瞿利帅、副主任医师易楠、主治医师倪温慨和护士金燕组成的ESD团队共同开始了这场肛门保卫战,倪温慨博士采用多隧道法建立了三条黏膜下隧道以保证剥离速度。“ESD一般切除的肿瘤大小为2-3厘米,而该患者肿瘤病变有11厘米,肿瘤巨大,且处于肛缘处,导致手术剥离难度大。”倪温慨说道。术中,直肠部位出血量大,一直处于止血状态;且纤维化现象严重,术中翻转内镜、切割操作性强,对医生的熟练度和精准度有极高的要求。
  
在麻醉医师周伟伟的默契配合下,历时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在晚上10点结束,周先生的肛门成功保住。术后,周先生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并发症,术后一周顺利出院。此次手术不仅是我院消化内科ESD团队精诚合作的体现,也是我院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发展、长足进步的体现。
  (供稿: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