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介入联合手术,为患者精准“拆雷”
发布时间:2023-4-7 阅读:6672次

  近日,通大附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联合普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通过精确的诊断、高超的手术技巧、合理的术后管理,成功救治了一位80多岁的肠系膜动脉上栓塞患者。这是继医院介入科和血管外科合并不久后的学科典型案例。
  
数日前,80多岁的张大爷常年患有心脏病,一天突发腹痛不止,用药多次都无法缓解,家人赶紧把老人送到通大附院就诊。
  
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黄晨接诊后立刻为患者进行检查,在结合患者CT报告和患病史后,判断其患有非常凶险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该疾病是由于心脏的血栓掉落至肠道的血管中,引起肠管的缺血坏死,随即安排老人住院并联系手术室、麻醉科准备手术,同时召集普外科一同进行会诊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
  
黄晨告诉记者:“肠系膜动脉上栓塞临床上是比较罕见的,可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老人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多,手术有一定难度。通过多学科诊疗,我们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多个专科意见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个体化和综合化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一切准备妥当,张大爷被送入手术室。术中,黄晨为患者开腹后,通过精准定位将阻塞的肠系膜上动脉切开,通过介入将血栓取出。同时,发现患者的部分肠坏死,等候在旁的胃肠外科医生将坏死小肠切除,进行肠吻合术,手术顺利,随后被送至重症医学科做后续观察和治疗。目前,张大爷已从重症医学科安全返回普通病房,且腹痛消失,肠道功能逐渐恢复。
  
介入治疗与血管外科治疗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科室。它既保留了外科开放手术的传统,同时将血管腔内治疗微创、高效的特点引入诊断治疗当中,极大地提高了诊治率,拓展了治疗范围。
  
70多岁的李大爷平时身体康健,在不久前的一次体检时被发现腹部出现搏动性包块,当地医院建议其尽快到上级医院就诊。在家人的陪同下,李大爷来到了通大附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经检查,患者确诊为腹主动脉瘤,且瘤体最大横径已经超过了5cm,需尽快进行手术。
  
黄晨告诉记者:“腹主动脉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但致命性却远远高于肿瘤。在临床上,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cm及以上会建议手术,否则一旦破裂,就会发生致命性的大出血并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低血容量休克而导致死亡。”
  
该名患者存在副肾动脉的变异,如何成功隔绝动脉瘤,同时保留副肾动脉成为了手术的难点。术前,科室负责人赵辉主任组织大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规划,采用腔内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支架进行改造(在支架上开一个“小窗”),在隔绝动脉瘤的基础上,通过精准开的“小窗”保留副肾动脉的血运,使患者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最大可能保留脏器功能。
  
术中,手术分为两组同时进行,赵辉主任和施荣峰博士进行手术入路的准备和进行造影,黄晨、梅海军和凌长春副主任医师进行支架的改装,准备工作完成后,在赵辉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精准的释放支架,最后的造影显示,腹主动脉瘤被成功隔绝,同时又保留了副肾动脉的血运。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已顺利出院。
  
据了解,通大附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是目前南通地区唯一的血管性疾病专科诊治中心,以微创手术和腔内介入技术治疗血管病为特色,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学科带头人赵辉教授带领下,团队常规开展各项血管性疾病、良恶性肿瘤等介入手术和开放手术,年手术量超过5000台次,已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病痛。
  
(供稿:徐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