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天两次,这台“救命武器”真不简单! |
|
发布时间:2023-4-19 阅读:6015次 |
近日,我院急诊EICU“救命武器”ECMO一天两次出击,“死亡线”上拽回两名重症患者。 “多谢了EICU的各位医生护士,在危急关头果断地开启了ECMO ,把我们家老王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4月14日,王先生的家属在询问完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沈雁波有关情况后,感激地说道。 此前因重症肺炎进入我院的王先生在接受紧急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予俯卧位、镇静镇痛、肌松等治疗后,病情仍然未见好转,在纯氧状态下氧合一直持续恶化。就在前天,面对病情持续恶化的王先生(化名),沈雁波毫不犹豫地说道。“启动ECMO小组!”王先生的家属心急如焚,EICU团队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启动ECMO小组。 沈雁波、主任医师袁鼎山带领王霆、姜岱山以及护士汤丹丹、戴莉等熟练操作后,顺利给病人穿刺置管、运转ECMO。随着生命重器的运转,王先生的血氧饱和度从80%升高到100%,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医护人员并未放松,继续通过循环支持、进行肺保护性治疗策略,让王先生获得好的预后。 就在当天,EICU医护人员悬了一上午的心刚因为王先生抢救成功落了下来,下午再次接到紧急情况!患有严重胸外伤、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肺挫伤、创伤性气胸、纵膈气肿、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徐先生(化名)收治进入我院创伤中心,经气管插管、纯氧吸入状态下仍不能维持,危在旦夕,生死攸关之际,ECMO小组再次出动。 从入院到ECMO运转,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徐先生血氧饱和度顺利升至100%,为接下来创伤的救治抢得黄金治疗时间。由于合并创伤、出血,此次为EICU首例无抗凝ECMO。 ECMO中文称为体外膜氧合,俗称“叶克膜”,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成功利用。ECMO除了能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患者心肺负担之外,如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情况,也能为医疗人员争取更多救治时间,被视作重症监护病房(ICU)里的“终极武器”。 它的工作原理不难理解:将静脉血引出体外,让血液结合氧气之后,再泵回体内。根据血液回输路径不同,ECMO分为VV(静脉到静脉)和VA(静脉到动脉)两种模式:前者辅助呼吸,而后者将血液氧合以后泵回动脉,绕过心脏和肺脏,这就使得这两个器官,尤其是心脏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ECMO可以辅助呼吸与血液循环,因此ECMO也被称为生命支持技术。 (供稿:王亚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