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肺结节?肺肿瘤?有了这个导航,诊疗更精准!
发布时间:2023-6-6 阅读:7385次

  近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介入团队为一名患者成功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部病灶活检术”。这是从0到1的突破,更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蓬勃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
  
69岁的周先生(化名)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中还带有一点血丝,起初周先生并没有重视,直到出现胸部隐隐作痛,内心感到困扰、恐惧,才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胸部CT检查显示“右中下肺占位,跨水平裂生长”,为了明确病灶性质医生建议周先生尽快住院治疗。入院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介入团队立即进行术前讨论,考虑到周先生肺部病灶位置特殊,普通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很难到达病变部位实行精准活检,便专门为周先生制定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下病变活检”手术方案。
  
在正式手术前,呼吸介入团队将患者的详细CT影像信息输入术前计划系统,规划好导航路径。术中,团队成员通过电磁导航结合虚拟导航技术引导支气管镜准确到右肺下叶RB7第一分叉位置,然后在电磁导航指引下继续延伸带定位导线的鞘管准确到达病灶位置,通过径向超声再次确认病灶位置后,经鞘管进行组织活检。与此同时,呼吸介入团队还采用快速现场评价技术(rapid on site evaluation,ROSE)对活检组织进行了现场病理判断,获得阳性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电磁导航技术对肺部病灶的精准到达。
  整个手术过程顺利,耗时仅20分钟。术后第三天,周先生活检病理结果回报提示肺腺癌,诊断得到明确,为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
  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健介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仿真支气管镜、高分辨螺旋CT成像及呼吸门控技术的新型支气管镜诊疗手段。该系统可智能识别并重建患者的支气管树,生成可视化数据给予操作者虚拟视觉引导,通过实时感知磁定位信号,并可结合支气管镜径向超声、术中透视等技术,精准引导活检或治疗工具,实现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定位及内镜下治疗。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问世给外周型肺结节的诊断、定位甚至治疗带来了令人振奋的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瓶颈,在对外周型肺结节活检过程中,使操作者有了实时的图像引导。随着磁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日渐广泛,其经自然腔道微创、无辐射伤害等优点日益凸显,与其它定位染色、快速病理诊断、微波、放疗及射频等技术优化融合,仅通过一次全身麻醉即可完成肺外周病变的“活检、诊断、定位、手术/局部治疗”一体化诊疗模式,满足肺部肿瘤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需求,未来有可能极大改变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模式。
  “从0到1”,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的开始,也是科室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又一例证。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没有停下向医学高峰攀登的脚步,一次又一次地“从0到1”,一次又一次地“从无到有”,通过强化亚专业团队建设、增加学科方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来实现诊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前不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更是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未来的日子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努力拼搏,在濠河之畔、江海之滨屹立迎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践行为千万江海百姓的健康与生命保驾护航、为千万江海百姓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高生命质量和更长生命周期的初心与使命。
  (供稿:吴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