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致死性心血管疾病,40分钟打通生命通道! |
|
发布时间:2023-6-30 阅读:11226次 |
近日,我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成功为一名急性严重肺动脉栓塞患者施行介入取栓手术,改善了患者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了死亡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72岁的陆伯伯因持续几天胸闷、呼吸困难,来到我院门诊就诊,经心电图和肺部CT显示,陆伯伯右心衰竭且肺部有炎症,于是转入心内科做进一步诊断。 住院期间,心内科医生立即为陆伯伯完善了相关检查,胸痛三联CTA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多发充盈缺损,双下肢超声提示深静脉血栓,同时陆爷爷患有严重的心衰,猝死风险极高!情况紧急,心内科立即组织呼吸科、介入科和影像科进行联合会诊,经过严谨的讨论,最终诊断陆爷爷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双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右心衰,遂决定转入介入与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赵辉教授介绍道,肺动脉栓塞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及溶栓治疗,如肺动脉血栓负荷量巨大,常规方法不能快速复通肺动脉血流或大量血栓不能及时清除的话,会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或死亡。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轻微的运动都有可能导致气急、缺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仔细评估病情、综合考虑老人的实际情况、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赵辉团队决定为老人施行经皮介入肺动脉取栓手术,这也是治疗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可以快速将堵塞的肺动脉疏通。 术中,赵辉教授带领团队精细操作,将Pigtail导管进入肺动脉造影,可见右肺动脉主干完全栓塞及左肺动脉分支栓塞,测肺动脉压力很高。引入新型取栓系统,使用专用取栓导管及支架对肺动脉进行取栓,最终手术历时40分钟,共吸栓6次,成功将大量血栓取出。造影显示右肺动脉主干血液流通顺畅,远端分支显影良好。再次测量肺动脉压力和取栓前相比大幅度下降,同时血氧也提升至正常水平。术后陆伯伯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氧分压较之前上升,生命体征平稳,后续继续给予抗凝及下肢静脉血栓溶栓等治疗。经5天后续治疗后,患者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呼吸完全顺畅。 赵辉教授介绍到,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过滤器官和免疫器官,如果肺动脉被栓塞堵塞,就会影响气体交换、心脏排血降低,致死风险极高!肺栓塞是仅次于冠心病和中风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赵辉教授提醒,如果出现急性下肢肿胀或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误诊漏诊!急性肺栓塞死亡率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科学预防,对患者的愈后尤为重要。 据了解,通大附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成立以来,科室不仅为南通市民提供优质服务,救治了众多危急症病人,也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的患者前来住院治疗,为各类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如动脉血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畸形、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等患者,能够找到正确的看病途径,获得规范的治疗。 (供稿:喻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