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夜访急诊抢救室——感受对炙热生命的渴望 |
|
发布时间:2023-7-18 阅读:13011次 |
晚上8点的急诊抢救室,忙而不乱。 又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预检分诊护师夏燕推着平车等待在抢救室外准备接应病人,这是她今天小夜班接应的第7辆救护车。“病人什么情况?”夏燕一边将病人从120担架转移到平车上一边询问120医生。 这是一名怀疑脑出血的老年人,意识不清,不停呕吐,大小便失禁,迅速给病人接上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吸上氧气,开放静脉通路输注降低颅内压药物。一名护士拿来干净被套,和护工一起为她换下被排泄物浸湿的衣裤和被子,另一名护士则拿着采血管和导尿包准备进行下一个操作。抢救室“急”字当头,10分钟以内,一个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置全部到位。 “脑出血已经脑疝了,情况很不好,我们尽最大的努力。”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蔡可夫查看病人后和家属沟通。此时在抢救室内有9名脑卒中的病人需要他处理。 “医生,人肯定是要救的,你帮我算算怎么花钱少一点,家里实在困难拿不出。”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面露难色。他的哥哥是一名心功能不全合并肝肾功能损伤的病人,血液指标已经到了极限,必须尽快CRRT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抢救生命是我们的使命,但很多时候病人来了都不能如我们所愿,你会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境遇,需要协调、沟通、取舍,要是能有病就治那就简单多了。”蒋伟向记者袒露出了作为医者的无奈一面。 转眼间蒋伟又去到一名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床边查看情况。“别看这个病人安静的躺在这,看似没什么,其实已经消化道出血500-600ml了,如果再有大量出血就可能有休克、心跳骤停的风险。” “目前53个病人,最多的时候我们滞留了 70几个病人。”急诊抢救室护士长陈天喜此刻还在这里忙碌着。趁着间隙他向记者介绍,抢救室分为两个区,红区主要收治病情危重的患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休克、急性药物中毒、急性意识障碍等,这种危及生命的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抢救,这就要求红区的医务人员响应时间在 0 - 10 分钟之内,在黄区会收治一些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短时间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在抢救室的红区、黄区、预检分诊,一个夜班班次有 12 名护士在这里彻夜忙碌着,每个区域各有一名组长负责总协调以及指导年轻护士的工作,保证护理安全。 “在哪里挂号缴费?”“还要做什么检查?”“厕所在哪里?”……坐在电脑前的主班护士不仅要统揽全局,掌握病区所有病人的病情,及时处理医嘱,沟通医生,还要不停地解答家属疑问。“一上班就是战斗。”她和记者简单交流都顾不得抬头。 抢救室的门开开合合,一扇门里承载着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在这方日夜灯火通明的天地里,有着千丝万缕的期待、焦急、无助、感动、无奈以及对炙热生命的渴望。 (供稿:陈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