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32岁女子竟患了十万分之一的罕见病,免疫吸附显神威!
发布时间:2023-12-6 阅读:8860次

  “当时走不了路,右眼也看不清了,我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回想起一周前入院的场景,32岁的王女士仍为自己捏了把汗。
  
王女士告诉记者,说起她的求医经历要追溯到三年前。2020年6月王女士因为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大小便困难来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显示AQP4-IgG检测阳性,确诊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当时进行了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后续免疫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就在王女士以为病情控制稳定回归正常生活时,第二年并发了股骨头坏死并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在这之后就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预防复发。
  
这三年与疾病的抗争给王女士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所以当王女士再次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家人第一时间向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樊兴娟求助。入院后樊兴娟带领主任医师陈鑫及主治医师崔荣辉对王女士病情进行深度剖析,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了蛋白A免疫吸附的急性期治疗方案。
  
在血透室主任医师戴厚永及护士长王新美的大力协助下,神经内科主管护师朱小英立即为患者实施了国内免疫治疗领域的新的顶尖技术——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术,术后当天晚上患者即刻感觉眼前亮了很多,后续经过3次的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患者体内的致病抗体快速清除,病情迅速好转,一周后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发出由衷称赞。
  
据樊兴娟介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居多,临床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特征,复发率及致残率很高,是青年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蛋白A免疫吸附技术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方式进行相关致病抗体清除的血液净化技术,是将患者的血浆通过特定免疫吸附柱吸附去除致病抗体后重新输回体内,为多种神经免疫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的救治提供了更多选择。IA 可特异性清除致病性异常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相比不受输血限制且安全性更高。
  
樊主任指出,以往应对这类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时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丙冲击法及血浆置换等来进行治疗,但激素使用副作用发生概率较高,并且部分患者存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而与免疫吸附有着相似作用机制的血浆置换则存在清除抗体的同时会清除掉血浆中的有益成分及需要大量新鲜血浆等问题,且增加了交叉感染/过敏反应/出血等风险;而蛋白A免疫吸附因不依赖血浆,可避免应用血浆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是目前免疫系统危重病人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社会效益与应用前景,给广大相关患者带来了福音与希望。
  
神经内科护士长费雅雅在今年上半年选派资深护士赴权威机构专门学习血液净化、免疫吸附等相关技术,并取得资格证书。作为年度医院核心技术之一,全体护理人员全方位配合医疗团队新技术的开展,为医院救治更多免疫系统危重症病人和相关疑难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也拓展了血液净化技术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运用。
  
樊兴娟主任开设神经免疫专病门诊已有5年余,是省内最早开设神经免疫专病门诊几家医院之一,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神经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合并有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联合胸外科及肿瘤科开展了多学科协同的治疗方案,为此类患者的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长期全程管理。
  
本次治疗的成功开展,是神经内科医护团队匠心强技,不断钻研新技术的体现,同时彰显了通大附院医护团队初心为民的人文关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免疫病患者将会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
  (供稿:费雅雅 胡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