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风采展示:2024年度南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游波
发布时间:2024-7-24 阅读:11780次

立足本职践初心  砥砺前行勇作为

——2024年度南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游  


  游波,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团委书记、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耳鼻咽喉科党支部副书记、门诊党支部兼职副书记、南通市青年联合会委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在院党委和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下,她认真汲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精神力量,坚持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抢抓机遇奋楫争先,荣获南通市优秀共青团员、“时代新人”“南通好青年”等称号。

  积极投身临床一线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拥有14年党龄的游波始终铭记于心。
  游波积极投身临床一线,年门急诊工作量达5000余人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作为手术者及第一助手,年手术量800余例。她用简单的话语表述了自己的追求与担当:“心系患者,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敢于担当、冲锋在前的精神。工作中,游波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做个有责任心的医者!疫情期间,游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积极承担责任,甘于奉献,发挥好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2021年8月8日,通大附院成建制驰援扬州75人医疗队正式出发,她主动报名请缨,奔赴扬州支援抗疫,为抗疫工作贡献了积极力量。

  勇于探索科研高峰
  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游波就给自己定位:不仅要做好临床工作,更要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医师。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下,通大附院院陆续设立了“未来医学家沙龙”“杰出青年医师培养工程英才、俊才计划”“联合创新团队”“青蓝工程”等,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及发展空间。游波在这样正能量的“人才培养”氛围下,得到快速成长,成为通大附院青年医生群体中的表率。
  游波于2023年列为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对象、南通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人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获南通市医学会2020年“医学科学之星”称号等。近五年来承担鼻咽癌相关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十四五”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发表发表高水平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近 5 年 16 篇,总影响因子近 150 分,IF大于10论文 3 篇,自然指数期刊论文 1 篇;SCI他引共 1541 次,h-index为 21,单篇最高他引次数为 182 次,包括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15.5);Cancer Research(自然指数,IF:12.5);Autophagy(IF:14.6);Cancer Letters(IF:9.1)等。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多个奖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教学相长结出硕果
  科研应当为临床服务,为患者需求服务,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游波注重临床转化,在肿瘤转移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utophagy、Cancer Letters,筛选出有效的鼻咽癌转移预测生物标志物、阐明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肿瘤血管新生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Oncogene、Cell death & disease、Cancer Science等。此外,在国际领域首次阐明翻译调控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在肿瘤休眠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肿瘤权威期刊Cancer Research,被Cancer Research的外审专家评价为:代表着肿瘤研究的新兴领域。基于此,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在肿瘤微环境特别是外泌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death & disease,该研究是至今为止第二篇关注核外泌体的研究,也是首篇关注核外泌体在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为开发核外泌体数量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游波善于培养研究生,自2019年以来协助科室主任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同时积极指导团队中本科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比赛,获得东部赛区二等奖及国家级铜奖。
  目前国际国内对肿瘤休眠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游波积极组建并形成了一支以“肿瘤休眠”为研究重点的高质量研究团队。目前,由游波领衔的团队对“肿瘤休眠与鼻咽癌复发转移”的研究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在今后临床、基础研究中,围绕该研究方向进一步展开深入的研究,早日实现在肿瘤休眠期杀死肿瘤、阻止休眠的肿瘤苏醒的理想。
  
(供稿: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