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会发光的肝脏!荧光正染助力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 |
|
发布时间:2024-8-12 阅读:7279次 |
近日,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肝胆胰脾外科陆玉华教授带领团队,成功为一位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荧光正染导航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标志着我院在肝癌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今年60岁的洪阿姨(化姓),在进行B超检查时,意外发现肝脏存在阴影,这一发现让她及家人忧心忡忡。在我院东院区肝胆胰脾外科门诊,副主任医师郭青松接诊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洪阿姨并收治入院,准备与陆玉华教授探讨进一步治疗方案。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并进行了肝脏三维重建后发现,洪阿姨肿瘤位于肝脏Ⅴ段,主要由肝门静脉右前支发出的腹侧支和背侧支供血,陆玉华教授团队经过综合考虑分析后决定采用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荧光正染导航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荧光是如何让肿瘤“现形”的呢?“手术规划完成后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采取荧光染色肝脏来区分荷瘤肝段流域,解剖第一肝门结扎目标肝段门静脉,然后ICG荧光将其余肝脏染色,切除的是无染色肝段,这种方式叫负染或反染;正染难度更高,国内外能够实施的中心较少,这是通过超声介入技术穿刺荷瘤门静脉分支,直接注射ICG荧光,将要切除的目标肝段染色,其好处是避免了第一肝门的解剖,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尤其适用于找到远离门静脉主干的分支,这项技术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微创无死角,肿瘤位于肝脏任何区域都可以完整切除。”陆玉华教授介绍道。 术中,团队首先利用术中超声技术,对肝脏进行全面探查,定位并精准穿刺肝内直径只有2-3mm的肿瘤供血门静脉分支后,将ICG荧光剂注入。随着血流播散,荧光剂迅速分布至荷瘤肝段的整个流域,使得目标区域在呈现出明显的绿色染色效果。在荧光导航的指引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染色的荷瘤肝段,从而实现对切除区域的精准定位,成功切除且不会误伤其他肝段的供血分支。 “肝内布满错综复杂的血管、胆管等管道系统,我们称之为肝脏树,大多数人肝内肝外门静脉肝静脉或胆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这就需要我们术前缜密的分析和术中仔细的操作。正染技术的实施成功,是我们对解剖性肝切除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郭青松说道。手术实施过程中,仅出血20ml,无需额外输血支持。历时三个半小时,手术圆满完成,术后首日,洪阿姨即恢复正常饮食功能,术后引流液量少,未输注白蛋白,无发热及任何不适症状出现。 “早发现、早治疗”这一原则在肝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能够在疾病早期得到确诊并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精细化与个性化。 在此背景下,我院肝胆胰脾外科积极响应时代需求,率先开展了精准肝切除(包括正染、负染技术)、超声造影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积极对标国内外顶级医疗机构手术标准,努力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技术服务,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对肝胆胰脾外科的信任与支持。未来,我院肝胆胰脾外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医疗模式和技术手段,为江海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供稿:居靖雯 郭青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