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我院东院区文化新地标亮了
发布时间:2024-10-28 阅读:2550次

  文化是根、是魂、是灯塔,更是旗帜。113年的沉淀与积累,一代代医学名家的前仆后继,让通大附院人拥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也让通大附院东西院区的文化建设历久弥新。自医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八项工程”之一的“坚持文化为魂,实施文化润院‘品牌工程’”后,不仅仅是医院整体文化建设迈步新程,各个专科的文化建设也开展地如火如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通大附院东院区的文化地标之一——中心手术室,从文化的角度来深入了解这座现代化、智慧化的手术室,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智慧赋能,加“数”前进
  “空间无界、协作无间;时间为轴、效率为先;科研无界、智慧无限;设备为基,成就卓越……”走进中心手术室会议室的隔壁,一面充满现代科技感与智慧感的墙面映入眼帘。“这块墙面集中展示了中心手术室的数字化功能,我们的中心手术室数字化建设包括‘数字一体化手术系统、手术医护患协同信息系统和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智慧化运用全面覆盖了工勤派单、手术转运交接、患者手术进程管理、器械耗材管理闭环等场景。” 麻醉手术科副主任朱琴介绍道。
  
东院区的智慧化中心手术室共有41个手术区,包括9个数字化手术间和1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间;西院区则设有6间数字化手术间和1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间。目前东西两院区能够实现光纤互通,数字化手术间能够实现数据的展示和实时传播,医护人员则可以从中迅速获取大量与患者相关的重要信息,以提升手术质量和效率。

  青苗向阳,逐“光”追梦
  “四方手术间,三尺手术台,两盏无影灯,一袭手术衣。”东院区中心手术室的四楼,分别设置了男护师文化墙和女护师文化墙,一排排年轻的面孔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手术的9大专科以及护理亚专科也分别作了展示。

  据了解,在朱琴的带领下,自2021届年轻护士们入科之后,青苗计划正式启动。青苗们根据自己跟台的手术完成手术笔记,查漏补缺、学思并重。“手术适应症、解剖知识、术前准备、体位安置、医生习惯......”每当一天的手术结束后,青苗们便会及时地整理、记录,重温不同手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方式、手术步骤等,并将整理的笔记作为学习资料,便于温习巩固。手术笔记的记录能够帮助年轻护士们更加迅速的提高专业能力,适应工作节奏,更好地为手术患者服务。青苗向阳生,砥砺逐梦行。“要成为一个全面且专业的人,全在‘面面俱到’,专在‘精益求精’!”年轻的护士们谈及自身的专业以及未来目标,自豪且坚定。

  家园理念,向“新”而行
  “How do you feel today?”“努力成为一个很哇塞的人。”“永远记得为什么出发。”“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减压墙设置了五种不同颜色的心情区域,每块区域放置了不同味道的糖果;此外还设有励志墙,能够让手术室的医务人员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手术室护士长秦雯说道。

  在中心手术室的文化氛围布置过程中,“家园理念”是贯彻始终的核心思想之一,由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的Q版人像和活动照片组成的“我爱团队” “我爱通大附院”以及工勤人员团队组成的“标兵风采”是这一理念最生动的写照。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在中心手术室规划设计文化墙,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中心手术室和工作人员,我们更希望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地方式,浸润科室文化,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进而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江海百姓。”麻醉手术科主任秦毅彬说道。
  (供稿:吴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