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竞技场·青年才俊|姜峰:“医”如继往,守护心脏健康
发布时间:2025-1-14 阅读:2054次

  从医14年,他始终坚守岗位做好临床医生的“眼睛”,用探头寻找疑似病灶的蛛丝马迹;在手术室,他利用超声引导协助手术团队,让心脏病患者无需开胸,微创修复“心门”。他就是通大附院心超室主治医师姜峰。
  一台电脑、一张检查床、一台超声仪,是诊室里的“标配”。为了让医生能够看清楚显示屏上的超声影像,诊室里总是用厚厚的布帘将光线遮挡住。在核对完申请单,指导患者摆好体位后,清亮透明的耦合剂被放置于探头上,探头紧贴病人胸部,扫查开始。“临床医生一般会根据彩超结果来判断患者目前的病情,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姜峰说,从扫查到出报告,我们一丝也不敢懈怠。尽管门诊时每天要看上数千幅超声图像,枯燥繁琐,但超声诊断工作需要的就是这份细心与耐心。遇到哭闹的小患者,我们还会提前准备奶瓶、玩具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心超医生不仅要服务好每一个来诊室就诊做检查的患者,还需满足临床科室的出诊要求,在手术室协助医生完成术前超声诊断、术中超声监测以及术后评估。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及全面展开,超声医生也可以完全实现纯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这一技术与各种器械联合应用,实现了微创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具有受创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减少等优势。


左一:主治医师姜峰

  “例如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我们会在术前再次评估患者心脏瓣膜病变及严重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在术中进行实时监测,为手术医生提供准确清晰的心脏立体结构图像,精准修复患者病变的瓣膜。这项术中超声技术对超声医生的要求较高,是协助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姜峰说。
  
尽管工作繁忙,姜峰仍时刻关注着学科发展趋势及动态,外出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一次,一名60多岁胸骨畸形的男性患者在体检中提示心脏彩超异常,当地医生结合影像报告未能找出病因,遂来到通大附院求医。姜峰接诊后为其进行了详细的超声检查,精准判断其患有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并伴有严重的心脏瓣膜狭窄。
  “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胚胎时期心脏发育异常的结果。现在这种病例通常在孕检时就会被识别,并建议孕妇自然流产,因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我也是在上海进修时偶然遇到过。”姜峰坦言,不断学习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一份超声报告都凝结着超声医生的心血与成果,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临床诊疗工作,还要致力于培养后辈,为医学生授业解惑。“让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转化为自我驱动的动力,才能走得更远。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中,我将继续为患者的健康护航,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供稿:徐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