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我们时常会觉得余味苦涩而顿觉灰暗无光,但一切有迹可循,所有的存在都是为了让我们别忘了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常常有人说,手术室是个没有温度的地方,冷冰冰的仪器沉默的术间和躺下就紧张的手术台。可我却觉得这里,温暖如家。披晨曦,迎朝阳,戴星露。我们换上绿色的战袍,戴上蓝色的术帽,大口罩给我们多了几分神秘感。手术室楼下的等候区,患者接踵而来,那一双双对生命渴望的眼睛,直击心灵,我们用一句句问候,一丝丝关怀,抚平了他们内心的彷徨与无助。
今年六月,正值两院区同步运行,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我去访视第二天做手术的患者,五十七区的沈奶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奶奶今年已经86岁高龄,平时身体状况一般,来我院两周前突然血尿,来院检查后确诊为输尿管结石。这种疾病对老年患者很不友好,早期会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并会继发相关感染,造成患者白天不能活动晚上休息不好。
我走进病房来到沈奶奶的床旁,看到满面愁容的老人,我轻轻的说:“沈奶奶您好,我是手术室的小季,您明天做手术我来看看您。”
沈奶奶看到我来挣扎的想要坐起来,我连忙扶住她摆手道:“奶奶您不用起来,不舒服躺着就行,我就是问几个简单的问题,给您介绍一下手术环境。”
“您原来做过手术吗?身体怎么样?”我问。
“做过,我老了身体不好,不是这里有毛病就是那里病啊痛的,老了不中用了。”沈奶奶抓着我的手叹了口气说:“我都不想看了,是孩子非说来治。”
“孩子孝顺这是您有福气呀,有病咱就治,您不用太担心。”我拉着沈奶奶的手安慰着说。
沈奶奶眼眶开始湿润,说:“我都八十多岁了还要开刀,真不想看了。”
我用两个手握着沈奶奶的手说:“您八十多岁不算老呀,我们这里做手术的最大年龄都有快100多岁高龄呢。”
沈奶奶抹了抹眼泪,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问:“是真的吗?”
我微笑着回答:“当然是真的啊,人家101岁做完手术恢复的可好了。您要对自己对我们有信心呐!”
沈奶奶眼里闪烁起希望的光芒,但还是担心的说:“我害怕做手术,害怕疼。”
我用力握了握奶奶的手说:“奶奶您不用担心,您这样的手术几乎每周甚至每天都有好几台,而且手术也要等您麻醉好后才做手术,一点不疼,您睡一觉手术就做完了。”沈奶奶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开心的说:“真的啊闺女,那啥时候做,我要自己过去么?”
“您明天预排台的时间大概是九点左右,我们有外勤工人来接您,就在这个楼四楼是我们的新手术室,里面有空调不冷不热的,环境干净又整洁,肯定让您舒心。”我笑着回答道。
沈奶奶点着头说:“好好好,我真是来对医院了,我住的病房就又大又新的,肯定别的地方也是一样新,在你们这里手术还放心。”
“还有些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我得给叔叔介绍一下。”沈奶奶的儿子一直站在身边微笑着看着我们交流,因为术前注意事项比较专业及繁琐,像沈奶奶这样的高龄患者记不住,我们在各个病区都贴有相关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取手术信息,同时还在各个病区投放了手术室术前健康宣教单。从术前准备、注意事项到术后护理等我都耐心讲解,沈奶奶和她的儿子都频频点头,表示一定配合手术。术前访视工作不仅打消了患者的顾虑,安抚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还告知了患者及家属如何配合手术,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发生。第二天沈奶奶的手术非常顺利的进行。
除了有术前访视,我们还有术后回访。术后第二天我去回访沈奶奶时,她对本次手术非常满意。沈奶奶能康复并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无数个日夜中,与无影灯相伴,同医生并肩作战,在时间赛道里,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努力……手术室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多层次、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为做到“一专多能”,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更要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在术前积极开展访视,消除患者术前恐惧感,为患者和手术医生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和技术保障。“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就是我们手术室的宗旨。
忙绿的身影像一个个不停转动的陀螺,穿梭在手术室里。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蓝与绿的交集为一个个灰暗的夜晚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而我们,始终都在一棒接着一棒的,在成为那个有温度的人。
(供稿:麻醉手术科 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