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简单的一句话,勾勒出妇产科医生的不易。从医11年,我院妇科副主任医师高赛楠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怒放的铿锵玫瑰,始终绚丽。
或许是因为父母皆为手术医生,儿时同学录里,高赛楠便写下职业梦想——成为优秀外科医生,步入大学,她的内心愈发坚定,决心投身妇产科领域,用医术守护新生命与女性健康。

右一:妇科副主任医师高赛楠
“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需要经过时间打磨。”妇科工作节奏紧凑,除每周固定一到两天的门诊安排,高赛楠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手术室,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即便如此忙碌,不管多晚,每天回家前,她都会前往病房,查看当日手术病人的恢复情况,同时为第二天手术患者做妇科检查。高赛楠有一本患者手账,每一位病人当日的检查检验手术等特殊情况她都会一一记录,标注格外需要关注病情的病人,每一次病情变化她都了然于心。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钻研业务,她在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无数女性患者解除病痛。
病人王女士患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异常增大,宛如妊娠六月之余,宫底部更是赫然升至脐上两指之处,当地医院建议开腹手术,为了寻求更多治疗可能,她慕名到我院就医。入院之后,经过妇科主任医师施健飞和高赛楠等的检查与评估,认为仍存在微创手术的可能,这一消息就连王女士本人都感到难以置信。尽管手术过程中,由于病情的复杂性,难度较预期有所增加,但在手术团队精湛技艺与默契配合下,手术圆满成功,全程仅历时一个多小时。术后,患者看到腹部仅留微小创口,声音颤抖地反复说着感谢。

右一:妇科副主任医师高赛楠
高赛楠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专业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之快,必须时刻保持学习态度,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前沿、最有效的治疗方案。2023年,她前往上海仁济医院妇瘤科进修半年,收获颇丰。学成归来后,在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张玉泉教授和施健飞的支持、推动下,她将所学的前沿理念与创新技术融入临床。例如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在院内较早采用吲哚菁绿(ICG) 引导的前哨淋巴结切除替代传统的系统淋巴结清扫,既能缩短手术时长,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
医学的根本,在于以术济人。高赛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一层一层地总结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她先后参与多项国自然项目,主持两项南通市级课题,获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获得发明专利一项。

年少的理想,终身的奋斗。从医历程虽有艰辛、有付出,但更多的是幸福感和成就感。“妇女能顶半边天,作为一名妇科医生,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女性同胞解决困难,做好护花使者!”高赛楠说道。
(供稿: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