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竞技场·青年才俊|陆天一:在微观世界里当好诊断“侦察兵”
发布时间:2025-2-3 阅读:1101次

  病理科,作为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部门,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任。它不直接与患者问诊把脉,却手握能洞悉生死密码的“放大镜”;这里没有手术台上的惊心动魄,却在微观世界里展开一场场抽丝剥茧的探秘之旅。
  
走进通大附院病理诊断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等各种精密的仪器,病理科医生通过对患者体内组织、细胞或体液样本进行一系列检查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报告,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和精准医疗的基石。

  在不久前举办的通大附院第二届医技科室“火眼金睛”技能比武大赛中,病理科初级技师陆天一,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第一名。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他对质控观念的深刻理解与践行。在病理科,质控是生命线,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才能得出可靠的诊断结果。对于切片中的标准要求,他总能做到心里有数,确保自己制作的切片符合要求,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依据。
  
病理科标本具有不可重复性,操作失误造成的损耗不可逆转,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陆天一时刻将患者放在首位,对待每一个标本都尽心尽力。“将心比心,要是自己的身体组织被不当对待,我肯定也会心急如焚。”他说道。在日常工作中,他负责标本接收后的全身取材,随后历经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一系列精细工序完成制片,为诊疗医生输送可靠“诊断蓝本”。要知道,制片质量直接关系诊断准确性,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误诊。因此,他在制片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循各项标准,确保制片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从事病理工作7年来,陆天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常规切片、液基细胞、免疫组化等多项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病理诊断服务。他日均产出制片200余个,面对不同标本,总能精准拿捏处理方式。今年入职我院后,他还学习了全器官大组织切片技术,并成功处理了一个前列腺根治标本。这个标本的前列腺体部整个剖面都需要进行取材,取材后的组织最大径达到了4公分。面对如此大的组织,包埋时,如何保障组织处于同一平面、减少厚度修整,成为棘手难题,他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完成了切片工作,为医生提供了清晰的诊断依据。
  
展望未来,陆天一目标笃定——持续积累,不断学习。他将带着过往7年的沉淀与执着,为病理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专业活力,为患者诊断结果的精准度再添保障,在微观世界里守护生命真相。
  (供稿:居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