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通大附院的团队,我奶奶术后渡过了危险期,现在连上楼都不喘了!多亏了你们,让她能顺利闯过了人生这次难关!”4月1日,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在电话回访87岁高龄患者时,家人激动地说道。 原来在前些天,以该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曹翔领衔的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患者胸闷、腹部饱胀、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复查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启闭正常,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现已能自主下床活动,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3月4日,87岁的患者徐奶奶因突发胸闷、腹胀、恶心呕吐急诊入院,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升主动脉7cm动脉瘤。由于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随时可能因血管破裂引发猝死,风险较大,在家属的陪同下慕名来我院求医。 面对这一高危病例,心脏大血管外科迅速收治入科,并组织全科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曹翔表示,升主动脉瘤是一种极为凶险的胸主动脉疾病,“数据显示,我国80岁以上主动脉瘤患者手术死亡率高达30%。”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将对高龄患者的诸多重要身体器官带来极大的挑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年龄不应成为生命的枷锁。
 右一为主任医师曹翔
徐奶奶尽管高龄,但平时体质良好,能够参与日常家务劳作。手术团队充分调整身体状况,全面评估能否耐受手术。术前两周,团队通过加强利尿、血压调控、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将患者心功能逐步调整至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检查中还进一步发现,这位耄耋老人除了升主动脉7cm动脉瘤样扩张,还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反流等多重病症。更棘手的是,主动脉弓存在血管壁溃疡性病变,腹主动脉壁全程钙化。 “拆弹”事不宜迟!3月18日上午,在麻醉、体外循环及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曹翔主刀实施这场高风险手术。老人胸腔被巨大的动脉瘤体占据,又不适合通过传统经股动脉的动脉插管来建立体外循环。针对这一情况,手术团队通过采用无名动脉插管技术,避免了传统股动脉插管可能引发的斑块脱落、卒中风险。 “患者就像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任何微小震动都可能导致结构崩塌。手术的每一步都犹如走钢丝般充满挑战,仿佛在豆腐上雕花。”参与手术团队成员回忆道,团队不仅要在钙化、溃疡的血管上精准操作,还要同步处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问题。

经过4小时紧张奋战,采用“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式,既切除病变血管,又同期恢复了心脏瓣膜功能。手术难点逐一攻克,患者心脏恢复正常搏动。术后第二天即转出重症监护病房,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2天顺利出院,没有出现肺、肾、脑等器官功能不全的并发症。 曹翔特别提醒市民:“主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都是高危因素。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主动脉超声筛查,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更需提高警惕。”他强调,一旦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黄金救治时间。 (供稿:吴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