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曹先生(化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半个月前,出现无诱因下出现胸痛症状,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便未重视。3月24号,他再次出现后背部疼痛,且无法缓解,便前往外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抬高,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在服用药物紧急处置后,曹先生被迅速转至我院东院区急诊。
在此次救治中,我院胸痛中心群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群涵盖南通市大部分医院,包括120急救中心。当地医院在接诊严重胸痛病人后,会将病人的基本信息发到群里面,通知我院做好接收准备。当病人到达医院时,医生可以更早地做好准备。我院心内科冠脉团队在科主任盛红专的领导下,克服人员极度短缺的情况,保证安排医生对东西两个院区胸痛中心进行7*24小时备班。

曹先生抵达我院后,急诊抢救室医生立即与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陆晓晨取得联系前来会诊。入院后,我院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ST段抬高更加明显,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需立即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与家属沟通后,陆晓晨一键启动导管室,与此同时,心血管内科急诊值班主任医师耿海华第一时间从家中赶往东院区参与救治。
手术过程中,耿海华团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患者的左前降支血管呈完全闭塞状态,而该血管是负责为心肌提供50%以上血液供应的关键血管,一旦受到影响,左心大部分心肌都会缺血。针对此情况,耿海华首先使用扩张球囊对闭塞部位进行扩张,随后发现闭塞部位存在约3cm的较大血栓。由于血栓位置靠近左主干,在进行血栓抽吸操作时,存在血栓脱落并回流至左主干或回旋支,进而引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决定先使用药物(替奈普酶)进行溶栓治疗。
造影显示近端血栓减少,进一步进行血栓抽吸治疗。幸运的是,血栓抽吸导管进入左前降支开始抽吸后血栓迅速被抽吸进入导管内,血栓抽吸成功。随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栓负荷明显减轻,血管局部残余狭窄90%,后予以支架植入治疗,最终复查造影血流通畅,局部狭窄消失。

整个手术历时一个多小时,期间患者因血栓清除后疼痛缓解,在手术台上安然入睡,这一场景既是对手术效果的直接反馈,也是对医生精湛技术和细心关怀的最佳诠释。目前,患者已顺利度过手术难关,近期即可出院。
耿海华指出,急性心梗的易患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以及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通大附院“一院两区 东西两翼”格局,使胸痛中心辐射区域更广、就诊时间更短,心肌梗死这一需争分夺秒的救治的重症,能得到更及时有效的诊疗,造福江海百姓。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体现我院在救治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提示公众需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有效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
(供稿:居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