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肿瘤肆意生长引发梗阻,超声内镜让七旬老人重获“畅通” |
|
发布时间:2025-7-17 阅读:337次 |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南通地区首例“超声内镜下双旁路引流治疗”,为一名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伴肝外阻黄的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实现了“免开刀、快康复”的治疗目标。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院在内镜微创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为更多复杂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东院区消化内科病房内,77岁的朱爷爷每次看到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健锋,都不停地拱手致谢,由衷地说道:“感谢张主任的悉心诊治,我现在感觉明显好多了!” 数月前,朱爷爷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壶腹部恶性肿瘤伴肝脏、肾脏等多处肿瘤侵犯,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肆意生长的壶腹部肿瘤引起了胃流出道的梗阻和胆道的梗阻,因为频繁的呕吐和黄疸,朱爷爷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张健锋充分评估了朱爷爷的病情,想到了超声内镜下双旁路引流可以一举解决朱爷爷进食和黄疸的问题,在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患者家属充分信任并且认同张健锋的方案。 患者因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导致食物无法通过,同时伴有肝外胆管阻塞,引发黄疸,传统治疗需外科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经消化内科团队综合评估,决定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声内镜下胃肠吻合术(EUS-GE)+胆管内引流术(EUS-BD)”双旁路治疗方案。手术中,在南京鼓楼医院主任医师王雷的指导下,医生通过超声内镜精准定位,在胃与空肠之间架设支架,重建消化道“通道”;同时穿刺胆管置入引流支架,解除胆道梗阻。该手术仅通过自然腔道完成,体表无切口,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整个手术用时40分钟,术后第一天,朱爷爷的胆红素下降50%,术后第二天他就能进食流质饮食,许久未能进食的朱爷爷激动地握住张健锋主任医师的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没想到不用开刀就能解决问题,肚子不胀了,黄疸也退了!”患者家属欣喜地表示。近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在科主任陆翠华教授的带领下持续推进微创技术创新,已常规开展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活检术、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胃-空肠吻合术、胆道引流术以及多旁路联合引流术等超声内镜下高难度手术。此次双旁路治疗术的成功,进一步丰富了复杂梗阻疾病的治疗手段,让患者以更小的创伤获得更好的疗效。 据张健锋介绍,此次手术的难点在于同时解决消化道梗阻和胆道梗阻,而超声内镜技术的应用是关键。通过实时超声成像和多普勒血流监测,团队避开了血管和重要器官,精准完成支架置入。术后造影显示,患者消化道和胆道均恢复通畅,症状显著改善。此项技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尤其适合高龄、体质弱或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供稿:消化内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