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东院区全科医学科、国际医疗部病区正式启用
发布时间:2025-8-29 阅读:437次


  8月28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病区迎来重要调整——西院区两个病区整体搬迁至东院区,新环境、新设施、新服务,不变的是守护江海百姓健康的初心。


  全科理念:身心同治,彰显关怀
  “谢谢李主任,不仅治好了我妈的胸痛,更治好了她的心病。”在通大附院全科医学科门诊,王先生(化名)对全科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晶菁送上感谢。原来两个多月前,王先生70多岁的母亲出现胸痛、乏力、发热症状,社区医院输液治疗后并未得到改善。考虑到老人年高且有糖尿病基础病史,李晶菁第一时间将其收治入院。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治疗后,老人胸痛仅短暂缓解后又加重。
  通过与老人深入沟通,了解到其丈夫离世不久,老人仍未走出悲伤情绪,近期独自居住;加之两个女儿虽一向孝顺,但一人因骨折不便照料,另一人因工作繁忙无暇陪伴,老人始终担心自己的病情会拖累子女,心理负担极重。
诊疗组经过综合讨论,判断心理因素可能是导致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随即为老人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显示其焦虑量表评分显著偏高。基于此,团队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入抗焦虑药物,经过一段时间调理,老人的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整体病情也快速好转。
  此类案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它也印证了全科医学诊疗的核心——以人为本,整体照护。全科医生须具备综合性诊疗思维,不将患者仅视为“疾病载体”,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从整体维度制定诊疗方案,才能更全面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诊疗特色:多病共治,未病先防
  “全科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覆盖疾病早筛预防、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等全周期服务。通大附院全科医学科于2016年3月成立,虽建科时间不长,却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2014年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志着学科建设迈入新阶段。截至目前,已培养240名全科规培医生,均分布在南通各县市区社区服务中心,担当江海百姓健康“第一守门人”。医疗团队建设同样成果显著,2019年10月,科室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病区与全科门诊,医生从最初的5人增至18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4人、博士5人、硕士12人。科室下设全科医学科与国际医疗部两个病区,配备专业护理团队,且已全面开放东西院区双门诊,持续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全科医疗服务。
  通大附院全科医学科的诊疗重点包括慢病管理、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健康管理四大领域。依托医院多学科协作(MDT)背景,科室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诊疗服务,尤其擅长处理病因不明、症状复杂的不典型疾病。2024年8月,科室专门开设未分化疾病门诊,聚焦消瘦、水肿、乏力等常见主诉,由资深专家牵头,通过系统评估和多学科协作,帮助患者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效缓解以往“反复就诊、难以确诊”的困境。做“健康管理”伙伴,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服务,从疾病预防源头入手,落实全周期健康照护。


  新址新貌:环境优化,服务升级
  此次搬迁至东院区,全科医学科病区位于5号楼13楼,设34张床位,包括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环境整洁舒适;国际医疗部位于同栋14楼,设12张床位,硬件设施先进,可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两个病区毗邻而设,便于医护人员协同管理与资源调配。东院区交通便利,地铁2号线可直达,院区提供接驳车服务,同时地下车位充足,且西院区门诊正常运行,保障患者就医不中断。
  “科室提前深耕人才储备,医护团队全力投入搬迁筹备,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人力资源处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为搬迁保驾护航,确保搬迁后医疗护理安全与服务质量不降反升。此次升级让患者享便捷交通、优质设施与高效服务,切实提升就医体验。”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唐建忠介绍道。


  未来规划:健康为本,科技赋能
  以患者为中心,全科医学科在护理服务中也贯彻整体照护理念,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重视患者的心理、家庭及社会背景,提供从入院治疗到出院随访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众多案例显示,全科医护通过综合评估和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处理伴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复杂病例,实现身心同治。
  展望未来,全科医学科将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推动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加强基层预防与健康促进。科室将继续严格实施规范化培训,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诊疗能力和科研水平,质量与安全并重,与国际接轨,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要求。

  全科医学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柱。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言:“以全科医疗为基础的医疗体系更高效、更公平。”通大附院全科医学科将以新病区启用为契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流程,为江海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居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