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也不用因为多指和畸形自卑了!”9月22日,在手外科病房里,38岁的陈女士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说道。就在上周,我院手外科主任医师谭军教授带领团队,成功为她实施了复杂先天性拇指畸形矫正术,帮她卸下了困扰半生的包袱。

左二为主任医师谭军教授
“从记事起,我的右手拇指就和别人不一样。”陈女士回忆,她出生时便被诊断为先天性拇指畸形,随着年龄增长,右手拇指根部多出的肉团逐渐长成第6根“手指”。尽管没有严重影响手的功能,但让她痛苦万分的是,异样的外观让她常年刻意藏起右手,不敢在他人面前伸手,渐渐生出了自卑心理。在家人的支持下,陈女士终于鼓起勇气想解决这个问题。她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到,谭军教授在先天手畸形矫正领域经验丰富。今年9月初,陈女士慕名来到谭军教授的门诊就诊。经过X光片检查,医生明确了她侧多指的情况及尺侧指骨畸形偏斜的程度。

“拇指功能占手部总功能的50%,若只矫正外观不修复功能,手术就失去了意义。”谭军教授在术前讨论中强调,成人患者骨骼已发育成熟,且存在血管神经细小等复杂情况,相比儿童手术难度更高,需兼顾“多指切除、指骨矫正、关节固定、虎口成型”四大核心目标。团队最终制定个性化方案:采用On-top Plasty顶端成形技术复合多指,结合虎口开大成型、克氏针固定,实现畸形矫正与功能改善同步推进。

左一为主任医师谭军教授
手术过程环环相扣,每一步操作都需精准至毫米级,稍有不慎可能损伤骨骺或神经,这对主刀医生的技术、经验和耐心都有着莫大的考验。“成人手部血管神经细小,且存在先天畸形导致的解剖结构异常,手术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术后功能与血供。”谭军教授介绍,整个手术过程中,团队始终保持高度专注,最终在2小时内顺利完成所有操作,术中出血量不足10ml。术后,待陈女士手部肿胀明显消退,且拇指血运评估无异常后即可出院。再经过3个月左右的康复训练,陈女士的拇指功能就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术后恢复正常五指
谭军教授表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是最常见的手部畸形,发病率约为0.08‰-7.6‰,病因与遗传、孕期环境等因素相关。此类畸形若未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手部功能不可逆损伤,还可能引发患者心理问题。“儿童患者建议在1-3岁进行手术,此时骨骼弹性好、术后恢复快;成人患者虽因解剖结构成熟、血管神经条件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但通过精准操作,仍能显著改善功能与外观。”
(供稿:吴丹丹)